陌上偶见一花开,便觉春光扑面来。仲春时节,龙都大地处处风景如画。那些点缀于乡野间的宝藏村落,更激发了人们体验归田园与春日对话的治愈之旅。无论是古巷老墙下桃李争艳的烂漫,还是青砖黛瓦间红色记忆的回响;无论是乡村振兴浪潮中涌动的生机,还是阡陌纵横的麦田里那一汪生命的绿意,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鲜活的地方志,每一处风景都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游,是建设现代化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河南省推进“三山”工作专班,深化“文化产业特派员”试点,出台一系列政策允许闲置宅基地改造为文旅设施、村史馆等,激活农村资源,更强调设计赋能、整村运营及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可持续性,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濮阳市按照全省要求,突出农文旅融合,强化规划引领与品牌塑造,通过资金、用地、人才等多要素保障,依托丰富的农业农村、生态和文化资源,持续做好“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康养”四篇大文章,加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更绘就了一幅幅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
“旅游+文化”为乡村旅游描出厚重底色
春日的黄河,水面开阔。站在黄河大堤濮阳县渠村段,一个个鲜花掩映的村庄宛若仙境,渠村乡公西集村就是其中一个。
公西集村是孔子七十二名贤弟子之一公西华的故里,这里至今还建有二贤祠。近年来,在以文促旅、以旅兴村思路的带动下,公西集村以儒家文化为基调,相继打造出孔子学堂等诸多儒家特色景观,成为我市有名的黄河文化旅游名村。走进公西集村,浓浓的儒家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徜徉在德孝广场、二贤祠、孔子学堂,以及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能感受到儒家文化无处不在、扣人心弦的魅力。
公西集村打的是儒家文化牌,华龙区东北庄村则吃的是杂技文化饭。千百年来,东北庄人怀揣绝活儿闯市场,足迹踏遍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但始终是给别人“打工”。近年来,在市、区的支持下,东北庄人开始深入挖掘杂技文化,以杂技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单体中原杂技博物馆、东北庄杂技艺术学校、民俗杂技大剧场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让东北庄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集杂技观演、文化展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
“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元素释放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文旅深度融合有助于更好实现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濮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厚重的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文化遗产转化成旅游资源?我市下大力气,在对文化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资源的盘活工作。结合不同村庄的文化实际,差异化地将文化植入旅游载体的打造中,从而实现了资源要素之间的重组和交融,比如主打红色文化的单拐村、主打造字文化的史官村、主打黄河文化的姜庄村等。
“旅游+生态”助乡村旅游吃上“生态红利”
阳春三月,濮阳县胡状镇东草庙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桃花岛内竞相开放的万亩桃花,将整个村庄装扮得如烟如霞。“十里桃花”的盛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踏青赏景。河南桃花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桃花岛以花为媒,通过观桃花、赏灯光、看打铁花、品美食、享游乐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了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生态园还创建了共享农场,可以让市民享受安全健康营养的绿色有机食品,走进大自然,体验农耕活动和农事乐趣。”
桃花岛内桃花美,杏花林内杏花香。3月20日,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町村,“春暖花开·杏韵南乐”南乐县2025年杏花观赏周在此举行,来此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杏花,还能看文艺表演、摄影展览、特色产品展销。每年3月前后,位于黄河故道上的西邵乡,近万亩杏花竞相吐蕊开放,景色宜人。西邵乡也以杏花为媒,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地。
3月有“桃李春风”,4月可赏“国色天香”。位于华龙区岳村镇的登星牡丹园内,牡丹花在习习春风中含苞待放。作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全国一流的大型牡丹生态园,园区内共种植50万株进口、国产精品牡丹。花开季节,四方游客聚集而来,整个村庄显得热闹异常。生态好,文旅兴。生态旅游,既能够保障我们的出行体验,又能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近年来,濮阳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探索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以生态保护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黄河文化旅游带即是濮阳将坚持生态和旅游融合的典范。黄河贯穿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一条黄河大堤,如蜿蜒的卧龙,连接起濮范台三县。近年来,濮阳市牢固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了黄河生态廊道。在美化黄河生态的同时,精心推出了黄河文化观光旅游线路。现在行走在黄河大堤,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真正实现了绿美民富的目标。
“旅游+农业”让旅游和农业“互为动力”
走进华龙区马呼屯村的豫龙智慧农庄,一大片樱桃花下,不少人正拿着相机打卡拍照。据了解,豫龙智慧农庄是集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示范项目,农庄内种植樱桃120余亩,每年5月都会举办樱桃节。除了樱桃,农庄内还种有草莓等时令农作物,从元旦到夏天,游客都能在此体验采摘之乐。
据介绍,随着森林旅游的持续升温,华龙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休闲采摘和森林旅游融合发展,以生态为依托、森林为基础、旅游为引擎、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特色林果产业初具雏形,用全新的“美丽田园”运营模式,让人们在工作忙碌之余,体验了森林生态风光和休闲采摘带来的乐趣,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几天,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蘑菇点灯项目正在马不停蹄地准备中。赵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以蘑菇种植为主,村内600多座蘑菇大棚让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这几年,赵家村不满足于仅仅将蘑菇当成食品,而是琢磨起了农业和旅游的结合。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协助下,赵家村成功引进了蘑菇点灯项目,这也是国内首个以蘑菇为主题的农文旅项目。3月29日,随着项目的正式开业,赵家村村民在种蘑菇之余又多了一个生财之道——吃旅游饭。
“旅游+农业”是近年来呈现出的旅游新业态。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的繁荣,促进农业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濮阳县后郑寨村、南乐县马家村、经开区丁寨村等一个个农业旅游村的出现,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升了乡村“颜值”。
“旅游+康养”让观光和休闲“双向奔赴”
小桥流水、亭台楼榭、杨柳依依、繁华盛开,这是记者在有着“北国小江南”之称的范县柳溪小镇看到的场景。如果不深入其中,你很难想象在豫北会有这样一个富有江南特色的村庄。2023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帮助下,范县按照“水系为魂,生态为本,产业为基,就业为要” 的规划建设蓝图,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农业观光游、农业研学游、农产品作坊游、生态水乡游、非遗文化传承游等五位一体的旅游发展业态,柳溪小镇因此应运而生。几年来,柳溪小镇相继举办油菜花节、钓鱼大赛等多项赛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康养地。
依偎黄河,古村、古道、古树、古渡口,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沐浴着春日的阳光,走进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黄河古村落,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别看离城市远,但姜庄村现在可是网红村庄,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来这里参观游玩。姜庄村紧挨黄河,是个古村落,原来时常发生洪涝灾害,村民陆续由堤东老村庄迁至堤西,老村大量房子闲置。自2017年始,中石油帮扶该村高标准建设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项目,依托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打造集住宿、餐饮、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体。旅游和康养的结合,使姜庄村很快成为网红,一到节假日和周末,即有不少豫鲁毗邻地区群众前往休闲观光。
为“串珠成链”,今年,濮阳市新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特色农文旅线路尤其值得期待:西水坡遗址—新习镇(挥公大道)和众农林(牡丹、玫瑰、羽衣甘蓝)—胡村乡万达农林(红掌)—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蘑菇点灯)—清丰县双庙乡单拐农业高效示范带。
春光无限好,旅游正当时,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如约而至。濮阳文旅将继续阔步前行,用乡村旅游的“调色笔”勾勒归园田居的闲适和诗和远方的浪漫,用乡村旅游的“小切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