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女性力量正以燎原之势蓬勃而起。“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特殊的节点,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各行各业中绽放的璀璨光芒,她们用奋斗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用科技的力量
为女性加分、为中国加分
陈平文,濮阳市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精细化工研究所主任师。初次见到她,是在濮阳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暨女性成长故事分享会上。身着一袭橘红色工作服的陈平文站在台上,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目光柔和且坚定……
2013年9月,陈平文调入加纳项目部。为了拿下项目,陈平文与同事加班8个月,编制80余万字的技术方案,最终获得加纳业主认可,开启双方合作。
同年5月,陈平文肩负出国培训业主人员的任务。“临走时,孩子还一把抱住我,问我能不能不去。”陈平文说,“但是为了项目能顺利完成,我还是毅然选择前往加纳。”
陈平文怀揣着满满自信到了加纳。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她,自以为沟通不是问题。结果,巴基斯坦专家的口音却成了陈平文与之交流的“拦路虎”。“无法沟通,就完不成培训业主的任务。”陈平文说。后来经过打听,得知一位巴基斯坦专家有晨练的习惯。“这是天助我也。”陈平文得到消息瞬间来了劲。于是,陈平文便每天早起和巴基斯坦专家一起锻炼,最终突破了语言难关,顺利完成培训。
业主培训完毕,加纳天然气处理厂投产在即。该厂的建成,将为加纳供电量贡献三分之一。陈平文深感责任重大,白天跑现场,夜晚编文件,在赤道高温下连续奋战,优化投产方案,抢出20天工期,令外国专家惊叹。2013年11月8日,海上平台天然气注入系统警报骤响,外方断言需停机72小时检修。知道停机的影响有多大,陈平文与团队第一时间冲进厂区,通过不眠不休的排查,凌晨三点敲定“分段逆流冲洗”方案,厂区两小时恢复正常,外方工程师惊叹“中国工程师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回国后,“陈平文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立的目的就是把技术传递给更多的人。“传帮带”过程中,陈平文独创 “四有机制”“五型人才”导师带徒工作法,助力年轻技术员成长,徒弟们在多国发光发热。“2023年春节,我的徒弟小王从斯里兰卡传来喜讯,说用我的方法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陈平文说,“我听了很激动,说明大家都在成长。”
陈平文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国。“这种工作性质让我常常忽略女儿。”陈平文说。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妈妈陪伴,女儿难免会失落。但是每当陈平文将自己的经历讲给女儿听时,女儿眼神里充满了崇拜。“有时候工作上遇到问题,有些气馁时,给女儿打电话,她总会在电话那头鼓励我。”
“为女性加分,为中国加分!”这是陈平文和女儿经常互相打气的话。
用坚持的力量
创造最动人的诗篇
“我坚信,只要姐妹们不怕困难,勇敢拼搏,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一定能稳稳地托起我们的半边天空!”在濮阳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暨女性成长故事分享会上,市万丰农牧发展集团董事长杨瑞田坚定地说。
别看杨瑞田现在意气风发,在1996年的时候,她也因为下岗陷入过迷茫、低沉。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杨瑞田走出家门,摆地摊、卖凉皮、开饭店、做窗帘、搞保洁……尝试的每一份工作都饱含艰辛,可她从未向困难低头。
2009年,杨瑞田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注册成立濮阳市万丰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身农业生产。但初涉农业的她,因技术匮乏,很快赔光了家底,企业濒临倒闭。面对困境,她痛定思痛,敏锐地意识到高科技绿色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筹措资金,杨瑞田毅然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住房;为了获取第一手试验资料,她与农户一同在田间挥洒汗水;为了学习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她吊着输液瓶,忍着病痛奔赴北京、广东等地拜师学艺。“为了不耽误事情,我拿着输液针自己给自己扎针。”说起那段经历,杨瑞田百感交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瑞田终于掌握了绿色食品安全生产技术。随后,为拓宽业务,2014年,她成立濮阳市万丰农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将合作社发展为集绿色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集团公司。2016 年,她成立濮阳市万丰农牧创业园有限公司,带动330户农户一起创业脱贫,解决了1200余人的就业问题。现如今,在市妇联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杨瑞田联合128家会员单位,组建了濮阳市生态农产品发展协会。协会依托全市92个乡(镇、办)和2996个行政村,开展生态农业研究、示范和实践活动。
用爱的力量
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冷不冷?老师讲的能听懂吗?”
近日,记者在濮阳县苦志育才学校见到了宋亚萍,她正在和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聊天。“这里孩子的原生家庭都有问题。我把他们聚在这里,是想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公平、幸福的生活。”宋亚萍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她与这些孩子的爱心故事。
2013年,28岁的宋亚萍从朋友的手机中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两个穿着破烂衣服的孩子眼中流露出的无助神情,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与朋友一起来到孩子家,见到了两个可怜的孩子。父丧母走的他们和80岁的爷爷一起生活。当天,宋亚萍给孩子们留下了衣物、书包和少量钱物就离开了,但那绝望的眼神在宋亚萍心中挥之不去,也坚定了她做志愿服务的心。
为倡导更多人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宋亚萍发起成立了濮阳市益点爱助学中心,帮助困境家庭的学生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5个人到现在的2000余人,累计捐赠物资500余万元,帮助了598名困境儿童。她还发起了“一对一关爱逆境学子”“日行一善”“周末妈妈”“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公益图书吧”“关爱女童”等公益活动,为需要者送去爱与关怀。
2023年5月,宋亚萍开始筹备与濮阳县子岸镇一中合作,依托公办学校,以“公办社托”的形式,将困境学生集中到一起,发起成立“益点爱苦志育才公益项目”。2023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217名家庭监护不足以及困境家庭的儿童免费入学。学校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这里成为他们的另外一个家。“两年多来,我们和学校一起,通过对在校242名困境学生餐食、生活、学习物资的全免保障、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困境学生的学习条件。”宋亚萍说。
转眼,12年过去了。宋亚萍的无私奉献和坚守,点亮了困境儿童的人生路。“我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行列中,呵护‘希望’和‘未来’。”宋亚萍说。
记者手记: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女性的奋斗身影。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着女性的价值与力量。她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女性勇敢追求梦想,在各自的领域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多元、包容的社会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管淑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