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已过,气温逐渐回升。我市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起身期,正是田间春管、促进苗青转化的关键时期。3月5日,市农林科学院根据当前冬小麦长势、土壤墒情、气温变化等因素,发布《濮阳市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帮助农民做好春管,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
科学研判土壤墒情,及时浇灌返青水。对于表墒和底墒均不足的麦田,掌握“夜冻昼消”时机,田间平均温度5摄氏度时进行灌溉,采用小水浇灌,避免大水漫灌,最好通过滴灌的方式浇水,增加土壤含水量,防止地温急剧下降。
积极应对寒潮天气。紧盯寒潮天气,落实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对于苗弱、苗黄的地块,适当追肥提高小麦抵抗力。为减轻寒潮天气影响,可以对部分带绿越冬和即将返青的小麦,采取喷洒叶面肥等举措,修复冻伤的麦苗。
旺长地块可以控水控肥,早春镇压。对于旺长不缺墒地块,可以早春镇压。镇压可以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改善墒情,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
预防“倒春寒”。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加强冬小麦田间综合管理。墒情不足且出现旺长现象的麦田,非常容易受“倒春寒”影响。可提前灌水,调节土壤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降幅。长势偏弱的麦田可适量喷施叶面肥。
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年前没来得及化学除草的,年后及时化学除草,施药时应注意日最低气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农药浓度适宜,选择无风、无结露的晴天。返青期至起身期重点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蚜病、麦蜘蛛病等。针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