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2月20日获悉,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市卫健委积极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改革,成功实现从市县分级定价到市级统一管理的平稳过渡,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着医保基金市级统筹的推进,原有的市县分级定价格局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如市本级不同级别医院同城同价、各县区价格不统一、价格倒挂与价格明显偏低并存、项目间比价关系不合理及监管标准不统一,等等。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市医疗保障局坚持问题导向和人民至上,按照有升有降、总量平衡的原则,对全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优化、规范和调整。
在改革过程中,市医疗保障局明确了分两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以2024年2月1日省医疗保障局开展价格调整为契机,同步解决我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收费档次不统一、价格倒挂与偏低并存等突出问题;第二步,利用第一步结构调整腾出的空间,全面解决其余价格问题,建立全市统一的价格管理机制。
在制订工作方案阶段,为凝聚各方共识,在哨点选择、分级划档、数据测算等关键环节,该局广泛征求市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市、县(区)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意见建议,听取省医疗保障局指导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改革方案。将全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收费标准划分为五个档次,筛选22家哨点医院,参考周边地市价格标准,在省直医疗机构价格基础上按比例下浮,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价格标准。首批优化规范调整811项医疗服务价格,重点降低大型检查设备检查费、检验费价格,调升手术、护理等技术类项目价格。第二批运用第一批节余总量,优化规范调整4400余项,全面解决价格不统一和比价关系不合理问题。
在组织实施阶段,该局于2024年2月1日正式实行第一批价格优化规范调整,9月1日印发《关于统一全市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编制《濮阳市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24版)》。安排人员到市管医院和各县(区)开展培训和政策宣传,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充分理解政策、支持改革。
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工作,两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新版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在全市平稳有序落地执行。记者 白国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