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
在创业的道路上,资金常常成为制约创业者前行的“卡脖子”难题,而创业担保贷款恰似一场“及时雨”精准发力,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有力武器。据统计,每成功扶持一个创业实体,平均带动吸纳就业2.5人,这一数据彰显了创业担保贷款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强大效能。
在创业担保贷款的有力扶持下,濮阳创业者不断演绎着“小”贷款撬动“大”发展的精彩故事,一大批自主创业先进典型蓬勃涌现:河南亿阳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深科电气有限公司、恩贝(河南)托育服务有限公司、河南智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创业实体实现规模发展;农民工毛海奎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乡村农业类二等奖;利民面业获得“濮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我市将创业担保贷款视为保经营主体、促创业就业的核心抓手,在政策措施上大胆创新,在工作机制上持续完善,在服务模式上不断优化,充分释放贷款的强大效应,全力支持经营主体融资发展。2024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31亿元、返乡创业贷款7.77亿元,分别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的145.22%、191.48%,惠及经营主体3337家、小微企业345家,吸纳就业2.08万人,贷款发放量和目标完成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发放贷款156.95亿元,支持经营主体达13.7万家,扶持带动创业就业53.29万人,贷款回收率高达99.7%。创业担保贷款的“濮阳模式”得到国务院、人社部推广,成为全国创业担保贷款领域典范。
精准滴灌——
六大品牌靶向施策
2024年11月13日,位于濮阳县渠村乡安邱村的濮阳县豫龙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工人正在赶制羽绒服,一派繁忙景象。
这家原本占地面积仅600平方米的小作坊,如今已成长为拥有3个厂区和14个外协合作工厂的企业。回顾企业发展,濮阳县豫龙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娜满是感慨:“‘兴村富民贷’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项业务让我们有了充足的资金去购置先进设备、拓展业务渠道,助力企业稳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濮阳县人大代表、濮阳市苏楼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素英对“人大代表贷”更是赞不绝口:“真没想到人大代表身份能成为银行授信贷款的重要依据,而且贷款利率这么低!这95万元的贷款,不仅保障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是对我们人大代表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以后一定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不辜负这份信任。”
树一个品牌,带一方就业。“兴村富民贷”“人大代表贷”只是我市担保贷款支持创业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先后推出“兴村富民贷”“助企贷”“两低一多贷”“人大代表贷”“青创贷”“乡村领航老兵贷”六大创贷品牌,全方位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贷款需求。这些品牌定位精准,分别针对不同群体。例如,为支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等致富带头人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特别推出“兴村富民贷”;为扶持科技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量身定制推出“助企贷”等。
创新驱动——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台前县迈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1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后,不仅稳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而且提供劳动岗位100余个,带动72户293人脱贫致富;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获得1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资金,顺利购买新菌种,引进最新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之前的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万元。
河南东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曙昌白手起家,在工地打过工,摆过地摊,当过超市售货员。在公司发展的关键瓶颈期,5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助力他实现了草根逆袭。
河南亿阳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面积51亩,现有员工60余人。去年,该公司承接一批预制直埋保温管的重要订单,这本是企业发展的一次绝佳机遇,但在购置生产材料的关键节点,资金短缺难题如巨石般横亘在前,让企业陷入了困境。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甚至几近放弃的时候,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详细介绍扶持政策和办理流程,并一一解答企业提出的各项疑问。很快,6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顺利到账,这笔“及时雨”确保该公司及时采购所需材料,按时完成了订单交付 。
我市在全省开创“政策性科创 + 创业担保贴息”全新模式,整合政策性金融资源与创业担保贴息政策,为科创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扩大政策覆盖面,不断降低贷款门槛,丰富贷款产品种类,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等创业人员纳入重点扶持对象,增加信贷产品至17项,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适配性。
数字赋能——
融资之路高效畅达
“这笔创业担保贷款可帮了我大忙,让我能在家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话语中满是激动与感激的,正是从信阳农林学院毕业的孙杰行。
他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发展的期望,一心想在家乡濮阳县子岸镇投身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之初,资金短缺问题就让孙杰行陷入了困境。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当地人社部门得知了他的难处,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积极协调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依据青年创业贷款政策,为孙杰行开辟了绿色通道,发放了免担保贴息创业贷款。在这之后的3年时间里,累计发放贷款达75万元,为他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我市大力推行的“3天速贷”和一站式服务,更是让孙杰行赞不绝口:“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仅仅用了3天时间。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服务,详细讲解贷款流程和注意事项,真正为我们这些创业青年打通了一条便捷的融资‘高速路’。”这笔及时到账的贷款,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更坚定了他在创业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如今,孙杰行的葡萄种植事业蒸蒸日上。谈及未来规划,他目光坚定:“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和濮阳县五星乡濮樱生态园开展深度合作。我想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种植经验分享给更多农户,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孙杰行的成功,只是濮阳市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者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通创业服务全链条,大力推进“数字创贷”建设。自主研发并不断完善“掌上办”信息系统,通过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创贷速度和服务质量。在数据共享方面,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部门协作方面,强化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创业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实行绩效全量化管理,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创业者,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闭环管理——
创贷生态稳健前行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风险防范是确保创业担保贷款稳健前行、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盛欣农业科技公司的王东奇便是创贷扶持的受益者之一,他连续两年成功审贷1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草莓园种植规模、购置农资物资,不仅提升了自身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乡土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创业就业作用的同时,我市时刻紧绷风险防范这根弦。
从资格审核环节来看,王东奇能顺利获得贷款,得益于人社部门严格遵循“扶持创业、应贷尽贷、降低风险”理念,通过创贷信息系统精准比对身份信息,以及专职人员上门实地调查,全面评估其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确保了将贷款发放给真正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创业者。
在跟踪管理过程中,人社部门还会持续关注王东奇草莓园的经营情况与贷款使用情况,及时为他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防范因经营不善导致的偿贷风险,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防止风险扩散。
而在贷款回收阶段,工作人员会提前一个月,主动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提示贷款人还款,为贷款人留出充足的资金筹备时间。如果企业经营良好、还款积极,未来若有扩大规模等新需求,还会继续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形成良好的资金循环,既保障了担保基金安全,又激励创业者持续奋进。对于逾期未还的贷款,我市也绝不姑息,负责诉讼的专职人员将果断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追偿,确保担保基金安全。
在濮阳,这种连续成功贷款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成为创业担保贷款“贷得快、用得好、收得回、效果好”良性发展模式的生动体现。我市凭借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累计回收贷款145.23亿元,贷款回收率高达99.7%,位居全省前列,为创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创贷之路,永无止境。一笔笔创业担保贷款,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为濮阳初创企业注入生机与活力,源源不断地为创业者们注入信心与希望,也为我市就业市场增添了更多活力,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白国华 通讯员 郭玉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