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场所内,文物、非遗、手工等文博之花争奇斗艳;各公园、和美乡村中,桃、杏、牡丹、荷花等自然之花有序盛开;板桥古镇、濮水小镇等现代化景区里,电音、民乐、汉服走秀等旅游新业态之花给人带来沉浸式体验;东北庄、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中,《水秀》等杂技之花惊险刺激……2024年,濮阳文旅,花开有声。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高位推动、活动带动、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品牌促动等多措并举,擦亮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濮阳品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文旅之根:高位推动深入融合
2024年国庆节假期,很多来濮阳旅游的外地人收获了大惊喜——全市公交车免费坐、机关事业单位院子全部免费停车。“我去过很多城市,这样的好事还是第一次遇到。”甘肃酒泉网友刘玉柱说。
这惊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为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拍板,国庆节假期期间向市内外游客推出了免费坐公交、免费停车的优惠举措。
高位推动,是做好文旅工作的根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文旅文创工作高度重视,持之以恒推动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繁荣。2024年,围绕文旅文创深度融合这一主题,市委书记万正峰多次到文博景区调研,对文旅文创工作提出要求、作出批示;7月又主持召开我市旅游发展大会,对旅游强市工作进行部署。市长朱良才安排部署文旅文创工作时,要求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和决心,共同推动濮阳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于国庆节前夕深入文旅部门调研,对文旅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等主要领导,也多次对文旅文创工作进行调研、视察,共同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高位推动下,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多项文件,擘画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2024年7月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上再深化再提升,不断开创旅游强市建设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增势赋能。在此基础上,市文广体旅局、各县区、各景区把全市统一目标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使文旅之花由以前只在节假日时的“昙花一现”转变为现在的“四季常开”。
文旅之韵:活动带动丰富多彩
2024年底,河南人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了濮阳。12月6日,为期4天的河南省第十二届杂技展演暨首届“金龙杯”杂技艺术周活动在濮阳举行。来自全省十八个地市的22个精品杂技节目、2个精品剧目,为全省人民送上一道杂技饕餮盛宴,濮阳文旅也借此次活动再次出圈出彩。
活动,是文旅工作的重要载体。文旅部门坚持以活动带动文旅工作的开展,以活动带动旅游人气的提升,坚持不懈地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活动。据统计,2024年我市围绕国家法定假日、特殊节日以及周末等,统筹安排推出了大大小小共1000余项活动,仅春节期间就安排了209项活动,清明节、劳动节期间更是推出了297项活动。
一项项活动的举办,使文旅工作有了抓手,游客游玩有了载体,濮阳文旅也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以国庆节为例,我市在策划组织国庆文旅活动中,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将文化、音乐、体育、美术、书法、非遗、民俗等结合起来,共安排了171项活动,涵盖了文化、音乐、戏曲、书画、杂技、低空表演、民俗体验、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让游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领略濮阳文化的厚重与现代。正因为如此,文旅资源并不十分丰厚的濮阳,国庆节假期迎接外地游客的数量排在了全省第五。
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我市还以厚重的黄河文化、上古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杂技文化等为依托,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同时,与市内外旅行社、旅游企业联动,推广精品旅游线路,留住本地游客,吸引外地游客,炒热了濮阳旅游。
文旅之魂:创新驱动出圈出新
2024年10月4日晚,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内人山人海,歌声飞扬,“跟着音乐去旅行”濮阳站“濮天同庆”音乐会在这里举行。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和国内当红合唱团——麦子合唱团,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370多万濮阳人民和亿万网友倾情演出。
无须去北京、郑州等大城市,不出濮阳即能看到高规格的演唱会,这让许多濮阳人倍感新鲜。这新鲜感,来自我市文旅部门的工作创新。作为旅游新业态,“音乐+旅游”近年来受到不少城市的青睐。小城濮阳紧跟旅游发展大势,致力于将“音乐+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做大做实,更好地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市主要领导倾力协调,才有了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
和音乐会一样有着“新”玩法的,还有飞行表演。在清丰县极限运动基地,一架架飞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吸引不少游客现场观看并亲身体验。清丰县极限运动基地本是开展极限运动的体育场所,该县结合近年来的文旅新业态,开发了飞行项目,使其成为濮阳人休闲度假的欢乐地。
创意,是文旅业最核心、最鲜活的要素。我市文旅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引入了更多创意设计、新奇元素,推出众多既具有国潮风,又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出更多可看、可听、可感、可触的场景,建设了兼具生活感、科技感、新鲜感、体验感的景区,引来了八方游客。水秀景区的绝活剧场、魔幻剧场、萌宠剧场和杂耍剧场,濮水小镇、板桥古镇举办的电音节,戚城文物景区开展的汉服国潮风,市博物馆开展的漆扇沉浸式制作等,都主打一个“新”字。新玩法、新创意和传统文化活动相得益彰,为市民和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了更多选择。
创新,还体现在旅游宣传推介方式上。2024年,我市文旅部门抢抓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先机,和聊城市签订了全方位区域合作协议。同时,还先后走进菏泽、安阳、日照、杭州、上海、南京、福州、厦门、深圳等地进行沉浸式推介,使濮阳文旅线上线下不断出圈出彩。
文旅之脉:项目拉动提质升级
2024年11月30日,濮阳文旅再添新地标——“科科岛”项目正式免费开放。
“科科岛”项目所在地原来是城市管理用房,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能如期竣工。2023年11月,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谋划建设了科技宣传教育中心——“科科岛”。“科科岛”巧妙融合了我市特色,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展示我市科技成果,让参观者直观感受我市澎湃的创新活力和科学发展的无限可能。因此,项目一开业即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地方。
“科科岛”项目是我市以项目引领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结出的硕果。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集文旅特色资源优势,加快项目开复工建设,做到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全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工作专班先后多次召开调度会议,联合市财政、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等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文旅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以展现龙文化为主题的华夏神木博物馆建成开馆,体现杂技文化新特点的杂技主题公园建成开园,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展示城市形象的市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仓颉文化博物馆完成数字化改造提升,南乐文庙学宫仿古建筑群二期、华龙区濮东体育公园、濮东健身步道(骑行道)顺利竣工……一批批高质量文旅项目,拉动了我市文旅文创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融合。
文旅之帆:品牌助推更响更亮
“两年前我来濮阳看过一次《水秀》,这次再看《水秀·龙之秀》,感觉有了质的变化。相比老版《水秀》,《水秀·龙之秀》在技巧、技术、艺术、节目创新等多个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看后令人震撼。”2024年10月1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专程到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参观,在看完《水秀·龙之秀》后,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濮阳杂技在文旅融合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濮阳“世界杂技城”的品牌正越擦越亮。
说到濮阳文旅品牌,杂技首当其冲。我市以打造“世界杂技城”为目标,持续发展壮大杂技产业,全市100余支杂技队伍常年在40余个国家进行杂技演出。在濮阳本土,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和东北庄杂技文化产业园内,杂技演出更是常年进行。“看杂技来濮阳,来濮阳必看杂技”已成为全国众多网友的共识。
作为“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濮阳致力于叫响“中华龙源地”文旅品牌。为此,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龙文化节、龙文化研讨会、龙舟比赛等多项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人士前来观看。以龙文化为依托,濮阳每年都举办张姓文化节。2023年的张姓文化节,更是吸引全世界20余个国家的相关人士来濮寻根问祖。中华龙源地、张姓文化节同样已成为濮阳的知名文旅品牌。
戏曲也是濮阳文旅品牌之一。濮阳是有名的“戏窝子”,境内有歌舞剧、目连戏、大弦戏、柳子戏、罗卷戏(大罗戏)、大平调、四平调等21个戏种,其中6个剧种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以丰厚的戏曲资源为基础,持续打造“戏曲文化之乡”,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廉政剧《吴隐之》获黄河戏剧节最佳剧目奖(金奖);入选第五届豫剧艺术节,12月10日、11日在梅兰芳大剧院连演两场。豫剧《澶渊之盟》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节特别荣誉剧目。《柿树·柿子》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4部折子戏入选文旅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
杂技、龙文化、张姓文化节、戏曲等,一个个文旅品牌为濮阳文旅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濮阳文旅声誉更响、形象更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静听濮阳文旅花开的声音,深刻感受到濮阳文旅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濮阳文旅,正踏着时代的鼓点,铿锵前行,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新局面。本报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