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7日,2024年度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暨特殊教育发展提升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郑州举行。市特殊教育学校作典型发言,并参加静态、动态教学成果展示。
“在教学成果展区,我们的书法、剪纸、服装等展品吸引众多人员围观点赞,尤其是摆放在会场门口的巨幅剪纸作品——50米长卷‘百龙图’,充分展现了师生对传统艺术、民族文化的热爱,体现了濮阳人对传承龙文化、弘扬龙精神的特殊情感。”说起这次活动,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吴守刚激动万分,“成绩的取得,与近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坚持一个核心、搭建两个平台、实施三项工程、实现四个提升’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实施三项工程’方面,把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工程作为一号工程,高标准谋划建设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对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2023年,我市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市本级、各县建设和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列为2024年度民生实事之一。
为高质量推进该项工作,市教育局召开2024年度民生实事工作会议,对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各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完善工作进行部署,对各县培训任务进行分解,并制订《濮阳市2024年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培训工作台账》,强化督查问责,落实落细工作,做到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
记者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看到,该中心分区明确,有心理咨询区、康复训练区、巡回指导区等8个区域,每个区域在设备配置、环境打造方面别出心裁。独立设置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区域,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中是为数极少的。该中心每个区域均配备1名特殊教育专业并有康复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活动室负责人,负责对辖区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开展评估和个性化训练,对有需求的家长开展巡回指导和业务培训。与此同时,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邀省内特殊教育专业人士进行精心规划,购置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云平台1套,实现全市“1+5+N”网格式管理,并与省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互通,形成省、市、县(区)、校四级通达模式,为濮阳特殊教育奠定基本框架,为我省特殊教育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硬件建好了,软件建设更为重要。市特殊教育学校重点搭建培训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先后举办本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邀请国内特殊教育专家学者、省市级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到学校指导讲学,并分批外派教师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融合教育领域表现突出的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学习资源中心管理和运行经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同时,实施名师工作室培育工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科研成果;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工程,让极重度残障儿童享受有质量的教育。
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孙凤芹说,今年自己先后参加了濮阳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云平台培训、濮阳市中小学校本培训交流会等多个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孙凤芹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能为每个生命打开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成长和发展,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工作实践、反思总结等多种形式,培训教师1280人次,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掌握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特殊需要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市、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通过运用专题培训、对学生家长开展康复培训、送教上门服务等形式,全市共开展培训3460人次,完成培训任务的230%,其中市本级开展培训1860人次,各县完成培训1600人次。濮阳市、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已建设和完善了本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清丰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已于11月14日建设完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李晖 谷植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