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一“网”情深唱安居
—— 我市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放管服效”改革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26 07:17:41   

10月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市、县全域通办,全市任何一个业务大厅均可办理任意坐落在我市的不动产登记业务。该事项被评为我市第三季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不动产登记业务市、县全域通办,只是我市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领域“放管服效”改革的其中一步。

千百年来,从“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唤到“有房才有家”的慨叹,房屋不仅是人们遮风挡雨的地方,而且承载着太多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尤其是现在,房屋不仅有居住、办公、生产、不可移动等自然属性,而且有买卖、出租、投资、融资等经济属性,与婚姻、养老、就业、就学等息息相关。

作为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登记、交易和产权管理的工作部门,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便民利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载体,不断探索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模式,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领域“放管服效”改革,让不动产登记业务在我市变得越来越便利。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搭上互联网快车

“我可能是濮阳市比较早通过互联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人,记得那是我的第二套房。第一套房线下办理用了一个多星期才办结,第二套房通过互联网仅用了几分钟。”11月29日,说起这几年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变化,家住市城区阳光花园小区的刘女士回忆道,2020年,她在阳光花园小区买下一套二手房,头天晚上在网上预约,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登记。

曾几何时,我市不动产登记业务实行全线下办理。不动产登记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队,一排一整天还办不上业务等现象屡见不鲜。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强烈希望提高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效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9年12月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始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之路,经过一番努力,开发智能办理平台,依托“i濮阳”微信小程序,于2020年6月初实现登记业务全程网办。不论申请人在哪儿,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就能实现随时办、异地办、掌上办,基本不须提供纸质材料,系统就可自动提取已登记的信息。

我市不动产登记业务,由此搭上互联网快车,驶上发展快车道。此后,濮阳市不动产登记掌上办业务逐步实现遍地开花,从预售合同备案及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预购商品房抵押权预告登记,到现房抵押、抵押权注销登记,再到新房办证、二手房交易、婚内析产、离婚变更等,全部实现网办秒批秒结,全流程无人工干预、自助办理。

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11月25日,市民游先生与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后,用手机登录“i濮阳”微信小程序,点击“不动产登记业务”,按照提示填写各类信息,很快就办好了不动产登记抵押贷款业务。方便快捷的办理方式,让他赞不绝口。

游先生办理的不动产登记抵押贷款业务,已于2022年年初在市城区实现全覆盖。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市不动产登记领域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为契机,以抵押登记服务项目为突破点,创新工作举措,持续推动不动产登记机构与金融机构深化协作,探索构建系统直连、信息共享、业务集成、流程简化的“登银合作”模式。目前,市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已遍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农商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在濮阳的500多个营业网点,实现了市城区范围内银行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全覆盖。

实际上,不只是不动产登记抵押贷款业务实现了全覆盖。在政务服务事项便民利企的创新浪潮推动下,市不动产登记部门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数字化改革,电子证照、智能审批、“交房即交证”、网办秒批秒结、交易缴税登记一网通办等服务同样实现全覆盖,使不动产登记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

以不动产登记证书由纸质向电子转变为例。以往,银行领取纸质不动产登记证明,须在3个工作日后赶到指定地点,费时又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市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部门,建设电子证照库,对接数据接口,打通不动产登记系统与电子证照库系统,实时生成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不动产权抵押融资模式,发挥电子证照实际价值,有效推动证书由纸质向电子转变。

2021年9月,我市成功推出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2022年7月,我市全面启用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不动产电子证照业务全覆盖。

市、县全域通办:市、县不动产登记数据互通业务互办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便民利企,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始终没有停步。

2024年,针对市本级与各县区不动产登记业务相对独立,数据不互通、业务不协同、标准不统一,无法查询彼此登记信息、无法办理异地业务的现实,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启动市、县全域通办改革,以“一个系统、一个数据库、一个标准”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城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优势,通过深入调研、数据融合、系统升级等方式,实现市城区与各县区不动产登记数据互通、业务互办,企业、群众可就近办理全市业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精心谋划,以点带面。2024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起草出台《濮阳市不动产登记“市、县全域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数据迁移整合、系统升级改造、统一登记流程“三步走”策略,逐步推进。经过数据整合、流程再造和系统升级,市城区与清丰县不动产登记数据于8月归集到同一个数据存储库,为各县(区)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市县全域通办提供了模板。

深入调研,明确目标。8月中旬,为摸清各县不动产登记业务现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调研组,赴各县自然资源局调研,统一规范了市县全域通办业务标准。9月10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发《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市县全域通办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质量统一的“三统一”原则,并提出进一步要求:市城区与各县不动产登记信息建立互查互认、数据共建共享、业务互办机制,实现企业、群众办事线下“就近办理、只跑一次”,线上“一次也不跑”“全程网办”“智能审批秒出证”。

整合数据,提高质量。全面整合市城区与各县不动产登记数据。充分运用“政务云”资源,增加市城区不动产登记数据存储服务器承载容量,通过数据拷贝、专线传输等方式,将各县不动产登记数据迁移至市城区服务器,为市城区与各县信息互查、业务互办提供数据保障,实现全市不动产登记“一个数据库”,全市不动产登记数据互通共享、即时调取和利用。科学分析、规范录入迁移数据。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有关要求,对空项、填写不规范数据进行统一修正,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并调整,统一设置整合录入填写规范,确保登记数据高质量迁移、整合。

升级系统,统一规范。全面升级不动产登记系统。对现有不动产登记系统、网上办理系统及权籍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全市不动产登记系统账号权限重新梳理整合,每个账号经授权后均能访问或办理所有市县业务,通过权籍系统区域划分实现业务归属地的区分。统一市县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按照“依法依规”“方便群众”的原则,严格按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及上级文件精神办理各项不动产登记业务。线下办理的业务,统一规范收取要件、办事流程和业务表单样式;线上办理的业务,统一业务流程和标准。

经过深入调研、数据梳理整合、系统改造升级,10月8日,我市全面市县不动产登记业务市县全域通办,企业群众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无须再回到不动产所在地,可选择就近的办事网点办理,线下业务“只跑一次”,线上业务“一次也不跑”“全程网办”。

“跨省通办”: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如果说市县全域通办是实现了本市区域内市县不动产登记业务互联互通的话,那“跨省通办”则帮助群众实现了跨省互通。

今年以来,为提升毗邻省、市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便利度,推动地区协同发展,濮阳市聚焦不动产登记领域企业、群众高频事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推进“一网通办”改革,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建立以“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服务机制,着重解决企业、群众“多地跑”“折返路”问题,实现企业、群众“就近办理,只跑一次”,显著提高登记效率,降低企业、群众办事成本。

10月16日,濮阳市与山东省聊城市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10月25日,濮阳市与河北省邯郸市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10月31日,濮阳市与山西省长治市签订《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书》。半个月时间内,我市不动产登记业务“跨省通办”实现“三连扩”。

“不用回家,在濮阳就办理了老家的不动产登记业务。”12月1日,已经享受到“跨省通办”业务便利的王先生,对此业务高度称赞。王先生家在聊城市,目前受所在公司委派在濮阳一公司开展技术服务。11月初,父母看中了一套房子,就给王先生买了下来。得知聊城、濮阳两市有“跨省通办”业务后,王先生就在濮阳办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如果说高铁开通缩短的是聊城、濮阳两地的物理距离的话,那不动产‘跨省通办’则缩短的是两地人民交往交流的心灵距离。”王先生说。

小切口,大改革;小服务,大民生。几年来,从线下办到线上办,从市县办到跨省办,记录的是我市“放管服效”改革的坚实脚步,彰显的是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打造有速度、有温度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环境的为民情怀。带着这种情怀上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不动产登记业务,一定会更简单、更便捷、更舒心、更高效。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郝慧琴 李刚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