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数字赋能启新程 高效政务惠民生
—— 我市全力构建高效政务服务生态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2-05 07:41:59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数字化浪潮正重塑着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强化数字化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已然成为各地谋求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治理效能的核心战略与关键举措。

我市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近年来,以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生态为目标,多维度综合施策,从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夯实,到政务数据的深度应用;从政务服务标准的精雕细琢,到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管理,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便捷、智能精准、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环境,全方位提升群众与企业在政务事务办理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数字政府建设——筑牢智慧城市“数字底座”

我市把数字化转型视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大力统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多管齐下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方面成果显著。

目前,濮阳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其主体结构已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竣工后,将成为我市的“城市大脑”以及智慧中枢,不仅能为全市大数据行业小微企业提供成长的摇篮,还将实现数据全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包括采集、存储、分析、利用、经营等环节,并达成资源共享,为数字濮阳建设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濮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统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进程中,我市精准发力。今年,市政府出台《濮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为信息化项目建设照亮了规范前行的道路,有效提升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成功打破了部门之间以及层级之间的数据壁垒与信息隔阂,促使政务信息系统实现集约建设与统筹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与数据的高效共享,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雷学锋介绍,在推进重点项目落实方面,我市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持续跟进市新型智慧城市提升项目专项债申请工作,确保项目资金无虞;全面梳理全市新引育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及 10 亿元以上项目情况,积极协调华龙区亨远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清丰县易快智慧城市数字交通服务项目等稳步推进;精心谋划5个投资5000 万元以上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涵盖濮阳市实体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等不同类型项目,涉及信息、融合、创新等多领域基础设施,通过全方位布局规划,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筑牢坚实的“数字底座”,助力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征程中稳步前行。

数据归集共享——开启便民服务“加速度”

如何巧妙运用政务数据的力量,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市民生活的便捷度与幸福感?对于这个课题,我市积极探索,以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归集共享为重要抓手,在政务云平台建设、便民服务拓展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市民打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在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层面,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今年,我市出台《濮阳市政务云管理办法》,引领政务云朝着安全、高效、规范的方向稳健前行。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出集约高效、逻辑集中且安全规范的一体化政务云资源体系,为数字政府的高效运转以及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输送了强劲且安全的云资源动力。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8家单位的 66 个业务系统顺利迁移至云端,为后续政务服务的全面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便民服务拓展方面,打造便捷生活圈。“i 濮阳”一体化便民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129个高频事项,吸引了227万的实名注册用户,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平台创新性地挂载“零工市场”应用,让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主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精准对接,畅享全天候、不打烊的指尖就业便捷服务;在教育领域,实现4万余名中小学新生入学报名从材料提交到信息审核,再到录取发布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极大地减轻了家长与学生的负担;“不动产个人房屋信息查档”服务的上线更是一大亮点,系统凭借其智能化技术自动调取申请人不动产登记信息,并精准生成个人房屋信息查档表或无房证明,彻底告别传统的烦琐手续;同时,成功将省公安厅“警民通”平台的31项户政业务和 20 项治安业务整合至我市便民服务掌上端,进一步拓宽了公安业务的办理渠道,显著提升了移动政务服务的效能与品质,真正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落到实处。

政务服务标准——打造办事“快车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相关政策精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优化提升,我市重磅出台《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将在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全面夯实政务服务工作基础等5个方面,采取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推进“进门一件事”、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推进容缺事项承诺办等19条措施,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

截至目前,我市新生儿出生、残疾人服务等11 个“一件事”办理已成功在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 上线试用。我市依托“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流程,已累计办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及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办事服务约460件,且办理效能呈现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每一次业务的成功办理,都意味着群众少跑一次路、少费一份心,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为解决政务服务事项中群众面临的“找谁办、在哪办、怎么办”的困惑,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创新推出“政在眼前”政务服务小程序。这款小程序以其简洁易用的设计理念,围绕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打造出全方位的服务功能。目前,小程序原型已顺利完成,其功能涵盖办事指南、窗口信息、地图导航、模糊查询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让群众“找得到”“看得懂”,截至目前,已有300余个事项上线。群众只需轻松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所需信息,了解办事流程。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路上,都能便捷地获取政务服务信息,提前做好办事准备,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交易管理规范——铸造营商“公平秤”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管理则对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举措都如同精心校准的“公平秤”,精准衡量着每一项公共资源交易,确保公平与效率并重。

我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创新举措之一,便是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秉持着开放合作的理念,先后与省内外20个地区成功签订远程异地评标框架合作协议,并且在全省率先推广三省联评、四省联评的新模式。这一创举打破了地域与行业的限制,让优质评标专家资源如同活水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共享。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远程评标项目509项,其中我市主场363项、副场146 项。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项目进行严谨评审,让更多外地优质企业看到了濮阳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增强了他们参与濮阳项目建设的信心。

对于政府采购项目,我市开展的标后履约检查宛如为项目实施全过程安装了一双严苛的“监督眼”,细致入微地审视着交易公告、交易文件、资格审查、评标评审、公示公告、异议(质疑)答复、投诉处理等每一个关键环节与核心载体。通过常态化清理排查,坚决纠正各类不合理门槛、限制和差异化待遇,有力保障了各类企业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保障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比如,在对今年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26个政府采购项目标后履约检查中,发现了6类14项问题。这些问题均被详细记录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分类施治,目前12项问题已整改到位,其余2项问题正在整改中。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市对政府采购项目监管的严格要求,更彰显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坚定决心,让每一个参与政府采购的企业都能放心投入,安心经营。

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769项,交易金额达83.86亿元。其中:工程项目279项、金额63.15亿元,采购项目490 项、金额20.71亿元;承接政府采购项目37 项,总金额2.43亿元。

我市通过多维度的政务服务创新与优化举措,构建起了高效政务服务生态的坚实框架。从“数字底座”的筑牢到便民服务的加速,从办事“快车道”的开辟到营商“公平秤”的校准,每一步都彰显着我市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改善营商环境道路上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随着我市数字政府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必将推动我市在智慧治理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以智慧引领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记者 白国华 通讯员 苑建军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