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记者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获悉,其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推进的芯片标识钻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公司已在中原区域的9个井队中配发了镶嵌有RFID芯片的钻杆转换接头,并进行了入井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据介绍,随着钻井技术不断进步,传统钻具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石油工业对效率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为此,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管具公司引入了RFID技术,通过在钻杆转换接头中镶嵌RFID芯片,实现了对钻杆的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为钻探作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我们主要通过钻具本体的钢印进行管理,但使用后的钻具存在钢印模糊无法识别等问题,钻具管理难度倍增。”该管具公司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季海滨表示。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和追踪带有RFID标签的物体,为钻具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设计的RFID芯片能够适应钻杆在井下可能遇到的金属干扰和高温环境,确保了标签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技术实现方面,该管具公司进行了多项创新。芯片设计与镶嵌过程中,确保了芯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在数据处理与追溯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通过收集的数据实现对钻杆使用历史的追溯和分析,使钻具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钻具的使用情况,实现入井钻具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通过监控,我们一旦发现入井的钻具有问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入井钻具性能良好可靠。”季海滨说道。
此外,该公司还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进行了模拟井下高温高压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RFID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为下一步试验测试深井超深井打下了坚实基础。“RFID技术还助力我们建立起完整的钻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升了钻具管理的数智化水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季海滨总结道。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魏园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