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余名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士,集结在黄河北岸台前县孙口一带,准备强渡黄河。部队驻扎后,始终秉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近日,在台前县将军渡纪念馆,讲解员指着展厅里陈列的一张老照片,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述“老乡不在家,开门就犯法”背后的生动故事。
我市是革命老区,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众多革命历史遗存,红廉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全面盘点全市范围内的红色文物、名人故居、历史遗址,强化对革命史迹中廉洁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推动建立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库,将“红”与“廉”、“廉”与“旅”相结合,串点连线、以线带面,让红廉文化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洁教育提供多样化选择。
同时,市纪委监委搭建“线上+线下”平台,让红廉文化走“心”更走“新”。积极探索廉洁文化传播新方法、新途径,相继拍摄《“盖亮号”步兵炮——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清廉中国·党史故事丨“爱国号”木船》《诵读家书·赓续红色基因》等系列音视频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传播,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借助高清全景及VR技术,将廉政教育基地搬上“云端”,让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指尖”就能“走进”红色场馆,随时随地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目前,全市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打卡地”:台前县围绕将军渡、汪洋故居、李玉安故居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倾心打造8个清廉文化示范点和1条清廉文化公交专线,将宣传、教育、警示融为一体;范县依托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纪念馆打造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专设“红色家风映初心”“冀鲁豫边区红色好作风”展厅,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清丰县将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有机融合,持续提升廉政文化园、清丰单拐红色廉政家风馆等红廉文化教育基地,让清丰红色更红、清风更清…… 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于学功 杜来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