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种粮大王”的三个心愿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9-04 07:47:25   

“《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对‘三农’工作提出9个重点和12个土地改革方向。”对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种粮大户张振亚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他是范县辛庄镇辛亚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目前流转土地1000亩,主要种植种子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

9月3日,范县辛杨干渠两侧的稻田阡陌纵横,张振亚正带着村民在干渠西侧拔草。“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我在心底许下三个心愿:一要发展有机水稻种植,擦亮范县大米品牌;二要种好种子小麦,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三要开拓特色玉米种植新路径,填补本地甜玉米、水果玉米种植的空白。”张振亚抬起右手,相继伸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动情地说着。正值水稻拔节孕穗期,眼前郁郁葱葱的稻田逐渐泛出金黄色,空中两架无人机来回穿梭喷洒防虫生物制剂。

张振亚今年49岁,辛庄镇武盛庄村人,憨厚的笑容中透着沉稳与坚毅。他1997年开始从事客运生意,一直生意兴隆。不忍看着乡亲纷纷撂荒土地、外出打工的张振亚,2014年开始流转本村及邻村柳园村100多亩的土地进行农业种植。一开始,他陆续种植西瓜、花生、玫瑰、辣椒等经济作物,赔多赚少。后来,他聚焦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种植,扭亏为盈、效益陡增,去年将流转土地增至10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王”。

“《决定》强调,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促使我下定决心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张振亚笑着说,范县大米是我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范县县委、县政府谋“粮”策、铺“稻”路,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不断推动良田良种良法深度融合,助力范县大米走出中原、俏销全国,并推广稻鸭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唯独在有机大米赛道不无缺失,我要补上这个短板,让范县大米成为全国大米市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张振亚说。

“优质种子是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基础。合作社与濮阳市鲁豫种业有限公司签约种植烟农1212小麦种子,包干统购,价格还比普通小麦每公斤贵2毛钱。”张振亚掰着手指头算起账:“一公斤贵2毛,一亩地就是100多元,1000亩多赚十几万元。我准备明年增加到3000亩,过两年增加到5000亩。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乡亲流转土地后,既有租金保障,又能过来从事拔草、浇地等基础工作,都很满意。”

2023年,张振亚被吸纳为县政协委员后,相继到郑州、新乡等地考察学习,由此发现了水果玉米、甜玉米的商机,便决心开拓特色玉米种植、包装及深加工业务。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新拔的草迅速打蔫儿、枯萎,张振亚与一起拔草的村民张广义、武景朝、张同民等却难掩喜色,乡村产业振兴的蓝图正在他们面前缓缓铺展开来。本报记者 贺德敬 张西恒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