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推动“小鸽子”做成大产业
——市政协“开诚商量”围绕“鸽子产业发展”协商座谈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08 08:2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乡村发展锚定了方向,也为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市政协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将目光聚焦到蕴含着很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鸽子产业。针对“鸽子产业发展”这一调研课题,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历经3个月,赴我市各县(区)及省内外深入调研,形成了系统的调研成果。

8月6日,市政协会议室气氛热烈,在“开诚商量”协商平台,一场关于推动鸽子产业发展的专题协商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市政协主席徐慧前、副市长张宏、市政协副主席侯圣贤、秘书长王方元及部分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挖掘鸽子产业的发展潜力,探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产业发展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

聚焦产业现状,探寻发展之困

会议伊始,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佀进仓代表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市鸽子产业调研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市政协调研组“关于濮阳市‘鸽’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底,全市种鸽存栏30.5万对,鸽蛋产量1377.6万颗,出栏肉鸽756.2万只,占全省20.4%,在全省位居前列;产值超过2亿元,占我市畜牧业总产值的1.32%,基本与水产品持平;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种鸽50对以上的肉鸽养殖场(户)88个,种鸽1000对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57家,种鸽存栏32.5万对;形成了三强鸽子、范怀梦烧鸽等餐饮品牌。

针对我市鸽子产业发展现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苗振江表示,虽然我市肉鸽养殖业逐步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趋势,但养殖主体仍以中小规模为主,专业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不高、硬件设施陈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总体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我市肉鸽产业还停留在一产,除餐饮业外,二、三产肉鸽企业很少,屠宰、产品研发、预制菜食品精深加工、冷链储运等环节处于断链、空白状态。

“食用鸽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全市范围内以鸽子店命名的企业32家,市县(区)大中型酒店70%以上都有鸽子菜品。目前,我市肉鸽养殖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迫切需要创新技术,利用数智化手段提高养殖效率,实现产值倍增。”市政协委员郑继臣指出,我市食用鸽产品在市场上品牌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集团化的全产业链的鸽子养殖、加工、销售集团或企业。

企业代表、华龙区蜂箱养鸽园区负责人徐明凯在发言中说:“我市养鸽企业、农户没有稳定的优质喂养粮源供应,收储的原粮来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喂养成本,安全性降低。”

多方建言献策,共商发展措施

我市鸽子养殖基础较好,呈现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不过,我市鸽子产业也存在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品牌建设滞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鸽子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对于我市鸽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农业农村部门做好总体规划布局,落实惠农政策引领产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带动农民合作经营;聚焦延链补链及产品深加工,提高市场知名度。”清丰县政协副主席李培民希望能够组建肉鸽养殖合作社、鸽业协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研究适用于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技术,统一提供种鸽、饲料、技术指导和肉鸽回收,吸纳和解决更多就业。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史臣林建议,加大对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养殖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销售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深加工,开发多样化的鸽子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保险介入力度,优化土地、金融等要素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鸽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濮阳城发投集团董事长闫进轩建议,我市鸽子养殖企业与国内优质养鸽企业进行产业合作,学习自动化养鸽先进技术及专业管理方式,对濮阳本地养鸽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打造管理规范、制度规范、技术先进、销路畅通的优质企业。建议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充分了解并解决养殖企业的需求和难题,争取相关产业资金,用于鸽子产业发展。

凝聚发展共识,展望产业前景

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人员达成了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只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找准发展方向,破解发展难题,鸽子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市政协委员、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主任刘兆起说:“在畜牧业发展疲软的当下,肉鸽养殖一直呈平稳略有上升的发展势头,发展鸽子产业路径选得好;我市肉鸽养殖初具规模,从事以肉鸽为主的餐饮企业达1000余家,发展鸽子产业基础好;鸽子肉质鲜美,养殖投资小,利润高,抗病能力强,养殖前景好。”

苗振江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整合有效衔接资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适度向肉鸽产业发展倾斜,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肉鸽产业,引导更多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主体参与到鸽子产业,进一步做大一产底座。鼓励企业挖掘与鸽子相关的地方文化元素,打造濮阳鸽子品牌。

张宏在听取市政协调研组“关于濮阳市‘鸽’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以及与会人员建议后,表示感谢并逐项作出回应。他指出,市政协调研组的报告,对我市鸽子产业发展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为加快我市鸽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展现了市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他表示,市政府将大力支持我市鸽子、豫丰黄兔等产业全面发展,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徐慧前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科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鸽子产业”这个履职课题,就是在精准的基础上,基于特色、市场、优势的综合考虑的结果。推动鸽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农民的增收致富,更是我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围绕“鸽子产业发展”的调研,为我市发展鸽子产业探索了路径、提供了依据。围绕“鸽子产业发展”的协商座谈,对我市鸽子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充分论证,形成了发展共识。鸽子产业作为我市特色农业产业的一部分,近年来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要实现从“小鸽子”到“大产业”的华丽转身,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他强调,调研与协商只是发展的前奏,将愿景落实为目标、措施转化为成效,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形成推动鸽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共同谱写鸽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本报记者 白国华 通讯员 李津羽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