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知识产权沃土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扫描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8-08 08:16:05   

8月6日,河南北筑沥青发泡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光大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收获惊喜——两家公司共同完成的温拌沥青发泡装置与发泡增强技术科学技术成果,被省科技厅认定登记,成为独有的知识产权。

像温拌沥青发泡装置与发泡增强技术这样的知识产权,在濮阳制造中还有很多。濮耐股份、宏业控股、盛源集团、惠成电子等公司展厅内,均摆放有众多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公司伫立行业前沿最重要的财富。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更是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近两年来,我市以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聚焦制造业倍增行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水平,在将专利产业化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质量创造:锚定全面创新,知识产权结“硕果”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濮阳市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使濮阳成为首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地理标志工作专项文件的地级市。

该文件明确,通过大力开展“一县一品(一标)”“品牌价值提升”“地理标志护航”“提质增效”“地理标志+”“品牌濮阳美誉提升”等六项行动,2025年力争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请4件、总量达2件,地理标志商标申请4件、总量达5件,地理标志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达80%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达5亿元。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核心特征就是创新,其关键在培育和创造。2023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252件,同比增长15.0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5件;新增注册商标4567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38357件,同比增长12.43%。

丰硕的成果,得益于顶层设计和持续的高质量创造。我市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召开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市推进大会,在全省率先出台《濮阳市关于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意见的落实方案》《濮阳市〈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工作要点(2023—2024年)〉实施方案》,明确了濮阳市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目标措施,绘制了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在此基础上,市知识产权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梯度培育计划,大力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持续推动商标品牌带动战略,商标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持续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地理标志年产业已达2亿元。此外,我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制订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推进创新研发,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强企)达到170家,其中市级108家、省级40家、国家级22家,已形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集群。

高效益运用:聚焦产业发展,知识产权变“真金”

3月22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台前县宏伟电器照明有限公司签约转让专利,该校教师陈保山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汽车机械三角臂总成支撑装置,转让给宏伟电器照明有限公司。

高校知识产权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市知识产权部门的牵线搭桥。面对高校知识产权“转化难”、企业知识产权“获取难”的“两头难”现象,市知识产权部门主动作为,采取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精准对接等举措,成功组织3批校企专利转化签约,促进6家企业转化14项高校专利。

如果说校企知识产权转化是鼓励企业“借力”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则是鼓励企业自己研发。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构建了“政府引导带动、银保协同联动、平台助力推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由此,知识产权真正变成了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核心,也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坚持以知识产权计划项目方式,推进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近两年共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10家企业,已转化专利技术133项,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组织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围绕产业链抓好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专利转化运用、快速协同保护、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打造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一项项措施,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的“真金”,在促进制造业倍增和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高标准保护:聚焦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严、大、快、同”

2023年11月27日,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濮阳县某药房检查时发现,该药房销售的铁盒西瓜霜喉口宝含片,包装盒上带有绿色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事实上,该标志已于2020年12月31日停止使用,国家已启用新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濮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该药房3日内消除剩余西瓜霜喉口宝含片原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今年4月26日,该案例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在媒体进行曝光。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我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文件,奠定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基础。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构建起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格局。

强化行政执法,实现知识产权“严保护”;强化社会共治,推动知识产权“大保护”,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席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构建起跨部门共织知识产权保护网;健全快速协同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确保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利裁决、司法案件诉前调解等有机衔接、快速高效;推进跨地区保护,构建“同保护”体系,加强与晋冀鲁豫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成员单位的执法信息等资源共享,实现了跨地区知识产权快速保护。

健全的保护制度,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斐然。今年7月份,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全省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结果,濮阳再获“优秀”等次,实现“三连优”。

高水平服务:聚焦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成“共识”

6月14日,我市第二期“濮知大讲堂”高校专场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培训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的石现林现场授课。通过现场培训,更多企业、教师知晓了专利申请、专利构成等专业知识。

“濮知大讲堂”是我市精心策划、重点打造的知识产权培训品牌,主要通过系列专题培训,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小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搭建知识产权服务与资源对接的桥梁。

培育知识产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说到底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服务这项中心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信局专门制定了《关于实施濮阳市知识产权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的通知》,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

开展“濮知大讲堂”,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是我市做好高水平服务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尊重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市开展了系列服务。一是开展产业和企业专利导航,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的合作,为企业申报专利提供方便;二是开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点濮阳市科技情报所全方位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监管全覆盖;四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及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活动,提升知识产权知晓率;五是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让更多人了解知识产权并加入到知识产权培育、保护中来。

知识产权工作,既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又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部门将继续以知识产权创造培育为抓手,以源头保护为基础,以转化运用为牵引,以服务优化为保障,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濮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知识产权应有的贡献。本报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陶云辉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