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与濮报情缘| 续写未完的缘分

作者:王晨百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15 07:33:07   


初识《濮阳日报》,还是我幼年时。那时,偶尔会去邻居家索要些报纸拿回家垫在衣柜中用,印象中便有《人民日报》《濮阳日报》。可惜那会我阅读能力尚浅,报纸于一个懵懂孩童而言,简直如天书。

念中学时,有亲戚送过一本书,书的作者是《濮阳日报》的一名记者。我隐约记得书中内容为不同人的婚姻百态记录,读后不禁对《濮阳日报》心生留恋,对记者的职业更是神往。心想若有一篇佳作能在报纸上刊登,便不负平生之志。

初二那年暑假,一日,我不经意间骑车路过县城一中学,名为濮阳县城关镇二中。看到锈迹斑斑的门首有几份报纸,我捡起一看,原来是《濮阳日报》,其图片为彩印,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其中有《白鹿原》一书的推介,阅读起来爱不释手,又对文学生出了几分敬畏,遂拿回家中珍藏。不承想,两年之后,我又进入此校复读了一年,初中学业得以巩固。后经人推荐,我进入濮阳县第四中学高中部学习。

自高一下学期开始,我莫名爱上了写作,一日不写点文字,总觉得缺些什么。高二分文理科,因有学医志向,虽喜爱文科,但又不得不违心选择理科。但我对文字的热爱未曾减少分毫,高二那年,我创作了一部6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河清之洗》。

彼时,曾幻想过从事文字工作,又盼望着通过努力,有朝一日能进入报社工作。于是,我写作越发有动力。

八年中学生涯已然成过往,学业未成,高考失利。我遂携带长篇小说稿件去北京务工,心怀理想之光冀望日后在文学之路上有所建树。然学历颇低,融入社会之艰。初学销售,未能坚持几日,便败下阵来,心里打起退堂鼓,想返回家乡复读,便决定投稿之后回去。

初次投稿,踏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并在此处做起安保工作。其间,稿件先投《当代》杂志编辑部,后又投人文社编辑室,并在出版社学习校对,后离开,并从事多个行业,如当过工人、图书馆管理员、讲师、网络编辑。此后,修改长篇小说一直伴随北漂生涯,从未间断。

二十多岁青春年华,偶有几篇拙文在报纸与杂志上发表,且获少许奖项。然始终无缘在家乡报纸上发表一篇文字,想来不免有几分遗憾。

互联网加速电子阅读。偶然间,乘着新媒体创业热潮,我因缘巧合撞入自媒体行业的门槛,体验了一把记者和编辑的角色。这一干便是五年,虽没赚得大富大贵,但也能勉强糊口。

我的小说修改十多年,直至2020年才更名为《洗河》得以出版。抑或缘分使然,后经濮阳经开区一领导推荐,我进入濮阳市作家协会。

一日,在濮阳作家群中见到他人在《濮阳日报》发表文章,甚感倾羡。文学之事,不关乎钱财,乃文人心中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于是,我萌生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念想。然投稿三两篇,始终没能发表,心中难免感到几分惭愧。

继《河南经济报》报道《洗河》出版的新闻后,我竟意外得到《濮阳日报》记者袁冰洁的邀约采访,于是欣然前往。经过一番采访后,他将新闻稿刊登于《濮阳早报》、学习强国、澎湃新闻、濮阳网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平台,这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令我为之感动。

不意我的中学老师、濮阳县第四中学的郎校长看到新闻报道后,主动购买几本《洗河》为自己的学生捧场。此事为另一同学微信告知。想来没去给敬重的老师送书,心里亦有几分惭愧。

尔后几年光阴,我时常看到有作家朋友在《濮阳日报》发表文章,心中只有羡慕的份儿。而我也并未闲着,创作了一部43万字的长篇小说《闻物知命》,并有望在今年8月出版发行。而年初,我亦有幸被濮阳市作协推荐入河南省作协,并在半年后成为河南省作协的一员。

濮报正壮年,文学梦依旧。如今我已不是少年,可对文学的恭敬之心未减半分。一名合格的作者需要拿出优秀的作品来呈现给读者,于我而言,作家的称呼不过徒有虚名,事业尚未成功,今后仍需努力。我想,或许有一天,我将有机会与《濮阳日报》续写未完的缘分。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