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市探索“资金+物资+服务”多维救助模式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6-13 07:18:04   

随着社会救助对象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除资金、物资帮助外,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救助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从去年开始,我市积极探索“资金+物资+服务”多维社会救助模式,紧盯困难群众的服务需求,聚焦“一老一少”群体,变传统单一物资救助为多维救助模式,实现救助方式多样化、组合化和专业化,为我市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专业的救助服务。

资金救助模式

让救助服务更精准

“谢谢!要不是你们,这个家早就散了,感谢政府、感谢民政部门对我们的救助。” 6月10日,家住清丰县大流乡前大流村的刘薇(化名)一家4口领到了第一笔低保救助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刘薇是一名残疾人,几年前因患大脑巨型动脉瘤住院治疗,医疗费花了10余万元,现在每月还要进行康复训练。丈夫只好离职在家照顾刘薇和2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生活越发拮据。

近期,清丰县民政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比对了解到刘薇家庭情况后,帮助其办理了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并按相关程序将其纳入城市低保保障范围。刘薇在治疗结束后也申请办理了肢体言语二级残疾人证,民政部门按程序将其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困难残疾人补贴范围,并定期探望慰问,全方位保障了刘薇家庭的基本生活。

今年,我市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和精准救助力度,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用足用活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坚持动态管理,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织密兜牢救助保障网。除此之外,我市科学制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指导标准,逐年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不仅如此,我市还持续加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社会救助供养资金实行按月按时足额发放。加大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及时足额下拨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重点关注未参保失业人员或未就业贫困大学生及非户籍地遇困人员,加大对急难性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妥善解决群众急愁盼问题。

物资救助模式

让救助内容更多元

“逢年过节,总有社工和志愿者来看望我,给我带来食物和生活用品。今年,他们又送来了米面油,还有粽子。”6月10日,端午节当天,清丰县马庄桥镇孟旧寨村村民孟大爷感动地说。

据悉,在落实基本社会救助的前提下,近年来,我市还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实施物资救助,不断增加社会救助的内涵和温度。我市积极引导慈善组织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期间,通过实物救助等方式,适时为困难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帮助其渡过难关。市民政部门也通过实物折价方式使用临时救助资金,为需要帮扶的对象实施物资救助,为他们采购米面油、衣被等基本生活物资,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保障其基本生活。

我市民政部门加强与住房、教育、医疗、应急、残联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救助合力,共同实施专项社会救助,织密兜牢民生保障网。对住房困难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优先给予农村危房改造,对遭遇自然灾害的低收入家庭,根据受灾情况给予必要的应急救助。

我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活动,协同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开展重要时段街面巡查,发现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劝导、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或发放食品、衣被等救助物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服务救助模式

让受助群体更满意

“这些日子我心情好多了,多亏了这些社工常常来开导我,陪我聊天,陪我吃饭,把我当家人一样照顾。”6月12日,家住市城区昆吾花园二期的孤寡老人张大爷喜笑颜开。张大爷能有这么好的心情,完全得益于我市探索的“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去年,张大爷精神状态欠佳,家里一团糟。得知情况后,市民政部门立即安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介入,经过多次上门走访和心理疏导,老人心情明显好转。

从去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广“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对有需求的救助对象提供送医陪护、日常护理、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解决了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社会救助方式单一、服务类别不完善等问题,满足城乡困难群众多层次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和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满意度。

自2023年,我市开展了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状况调查评估、建档访视、服务需求分析等具体社会救助管理与服务,客观评估、及时响应社会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根据救助对象的实际需求,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关怀服务,比如:为老年、疾障等类型的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低保认证、生存认证等帮扶服务;对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为生活不便的社会救助对象提供访视、照料等志愿服务;对分散特困供养、独居、留守老人定期巡访探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防范化解老年人独自生活风险等。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强社会救助志愿服务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集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的作用。引导支持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慈善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为救助对象提供慈善捐赠、精神关爱、爱心互助、志愿服务、健康支持、住院照护、权益维护等社会关爱关怀服务。记者 吴丹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