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自开发建设19年来,中原油田普光气田始终以打造高标准“生态气田”为目标,蹚出了一条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新路径——
愿得绿水绕青山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31 08:07:44   

蔚蓝澄澈的碧空下,建设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被绿意葱茏的大巴山环抱,清澈的后巴河河水在脚下静静流淌……

“普光气田开发建设19年了,家乡经济发展大踏步向前,而青山绿水依旧。”驻足这幅自然与现代工业和谐辉映的壮美“画卷”前,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镇铜坎村来来往往的村民不禁心生感慨。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美,生态之美折射发展之变。普光气田在开发建设之初就与巍巍巴山定下绿色盟约。19年来,普光气田始终以打造高标准“生态气田”为目标,一以贯之恪守绿色发展理念,用技术创新、先进管理推动清洁能源勘探开发,筑牢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坚固堡垒。截至目前,普光气田累计投入环保专项资金达57亿元,留住了驻地达州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工厂”,连续8年获得“四川省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科技“加码”  让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普光分公司通过持续自主科技创新,在为长江经济带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了具有普光高含硫气田特色的一系列清洁生产技术,让气田的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这是普光分公司坚定如磐的决心,更是履行国企担当的庄严承诺。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该公司深化绿色技术创新,首创大型硫黄回收装置停工“热氮吹硫”技术,停工尾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8%以上,解决了制约全行业的环保难题,为净化装置停工环保达标提供了“普光样板”。该公司还实施液硫池废气治理改造,不仅使尾气二氧化硫浓度降至2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也提升了总硫收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石化“绿色洁净”发展战略。

该公司首创高含硫气田产出水“氮气气提、溶氧气浮、化学氧化、混凝沉淀、两级过滤”复合处置工艺,确保含硫废水达标回注;2019年建成投用气田水深度处理工程,处理后的污水循环利用,回注水量总体下降约60%,每年可节约清洁水资源13万吨。天然气净化厂建有6套酸水汽提装置,处理能力270吨/小时,处理后的工艺废水全部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为打好“净土保卫战”,该公司在新钻井采取“泥浆不落地+烧结资源化处置”治理方式,减少钻井固废量达40%,最大限度降低了现场环境风险。截至目前,烧结处置遗留钻井固废55万吨,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也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隐患。与此同时,该公司建设了危险废物贮存场及应用“物联网”监管系统,全方位强化固体废物转移处置监管,获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管理标杆”称号。

节能降碳  蹚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目前,能源产业正面临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助力能源行业实现减碳愿景,完成绿色转型,能源企业责无旁贷。

一直以来,普光分公司高度重视节能降碳工作,大力推进“能效提升”“碳减排”工程和“甲烷控排”行动,全面提升气田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为深入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2023年12月,普光气田建成了中国石化上游首个气田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了气田生产全过程能耗自动监测、设备能效在线评价、蒸汽系统在线诊断优化与负荷预测,实现了“能流可视化、能效可评价、能耗可优化”,打造了中国石化天然气开发能管中心样板,推进了能耗与碳排放的信息化智能管控进程。

今年,该公司采用能源管控中心在线诊断优化模块,提升蒸汽系统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富余蒸汽,研究增开了一台蒸汽透平,替代并停用了2500千瓦电驱空压机,日节电5万度;应用能源管控平台开展分析排查,实施蒸汽排凝优化、工艺参数精准控制、锅炉负荷调整等数十次,降低蒸汽消耗5%,日节气0.6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节约用气81万立方米,节电67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5620吨二氧化碳当量。

一手抓增产,一手抓减碳。自2023年代加工铁山坡气田原料气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中—中合作”高产量下的“高负荷+调峰”排产优势,优化蒸汽平衡,三台锅炉全部停运66天,创锅炉耗气量最低纪录,同比节气73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1.6万吨。

此外,该公司大力推进甲烷控排行动,实施边远井天然气回收、集气站火炬吹扫气流量自动控制改造等,年回收天然气1200余万立方米,减少火炬用气11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2.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金山银山”要抓  “绿水青山”也要守护

5月26日,普光气田公布的近10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气田开发区域内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条件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优”。

作为“川气东送”重要气源地,普光气田1116平方千米勘探开发区均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

该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该公司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栽种夹竹桃等植物27万株,恢复林地、草地、耕地1784亩,气田植被恢复系数达98.1%,临时用地复耕、绿化率达100%。如今,气田集输管线和场站周边形成了一条条“绿色走廊”和一座座“生态岛”,当年因建设天然气净化厂而形成的任家沟弃土场,已变为一片生机盎然的大树林,当地政府还以此为依托,修建了一处生态宜居的“气都园林”生活区。水利部水保验收组给予了“普光气田水保工作是长江中上游工业企业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这样的高度评价。

该公司建设通过国家资质认证的环境监测站,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生态跟踪监测的油气田企业。环境监测站对矿区内水体、大气、土壤等进行42个项目的连续监测,并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硫含量等15种生态指标进行测定,构建了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受惠于普光气田的生态保护成效,四川省宣汉县双树村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石人村、合溪村、杏树村被达州市命名为“市级生态村”。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王媛 贺贤伟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