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西邵乡建设‘三里’支部,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我们千口镇大力发展赤松茸特色种植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月14日,在南乐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五星”支部创建观摩活动中,各乡(镇、办)竞相展示本地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的创新做法。
近年来,南乐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县委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各乡(镇)逐村研判,制订发展计划和目标,将集体经济总量、增幅与村干部待遇补助挂钩。全县32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依规选举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构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体。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能‘等靠要’,我带着村‘两委’一班人把村民手中的闲置土地规模化流转种植辣椒1000余亩,并引进辣椒秆粉碎一体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预计年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梁村乡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永波说道。
该县育强村级头雁队伍,着力增强发展战斗力。注重在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届中调整的32名村党支部书记全部有致富项目。将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重点倾斜,去年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78名、35岁以下253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力军队伍不断壮大。
“这个‘富民贷’帮了村里的大忙,让我们迈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我们用这些钱购置了石磨面粉加工设备,开发石磨面粉和面粉加工服务,目前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西邵乡李西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献光表示。
该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提升发展驱动力。将村级班子运转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发展适合村级集体经营的项目,全县投资1727万元建设的16个扶贫就业车间,每年为车间所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充分利用“党建+兴村富民贷”模式,着力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累计发放“兴村富民贷”资金1876笔5.74亿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00余万元。
“我们镇成立了涵盖5个村、1251家商铺的‘金小福’商贸党支部。”福堪镇党委书记李兴敏说起该镇推行的“支部+公司+商贸服务”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前景时信心满满,“通过对商铺、企业统一管理,租赁临街门面房等方式,年集体收入增加了68万元……”
该县坚持提高集体造血能力,着力增强发展新活力。鼓励支持各村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思路,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差异,科学谋划,精准定位,既鼓励通过资产入股、托管代养、自主经营、企业承包等模式,培植壮大乡村特色种植、养殖等第一产业;又支持有条件的村将闲置的商铺、厂房等资产进行出租、入股发展物业经济等第三产业,真正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6100余万元……”南乐县委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县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考核激励力度,不断凝聚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记者 王莹 段利梅 通讯员 王晓冲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