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很多头衔和名号: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代表。她也曾获得无数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医生……然而在她自己看来,她就是一名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妇产科医生。她,就是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韦德华。
工作中的韦德华
“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这是韦德华穿上白大褂时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3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妇产科临床一线,为濮阳妇产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尽全力守护母婴健康
“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韦德华时刻把这句话铭记在心。
有一次,从基层医院转来一名胎盘早剥产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从入院到手术结束,病人出现四次呼吸心跳骤停。就在手术工作准备就绪后,病人呼吸心跳再次骤停,血压测不出来,瞳孔放大。在场的两个相关科室主任都说:不行了,别做手术了。但韦德华始终不肯放弃,输液针扎不上去,就做中心静脉穿刺,坚持再坚持,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像这样抢救病人的案例在韦德华身上还有很多很多。30年来,她挽救了万余名危重孕产妇的生命,在她的手中,诞生了数万个鲜活的生命。
2019年12月,韦德华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对于她来说,变化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医术仁心。她像往常一样,经常一天连做两三台手术,有时连做6台手术,遇到危重孕产妇抢救,甚至几天几夜不回家。
2022年3月,韦德华的诊察室来了一名孕妇,她的宝宝尚未出生肺部就长了大囊肿,心脏受压迫移位,严重影响着心、肺的发育,此时胎儿才25周。
“宝宝生的是什么病?肺囊腺瘤是癌症吗?生下来能治疗吗?”面对患者的恐惧和不安,韦德华耐心答疑,让患者紧张的心情平复了许多。经过全面的病情及风险评估,当天下午韦德华就为胎儿实施了子宫内介入手术——胎儿肺部囊肿减压术,让胎儿在子宫内转危为安。接下来,韦德华定期为该孕妇进行诊察,严密观察胎儿发育及肺部囊肿的变化,该孕妇顺利妊娠至孕37周。经综合评估后,韦德华认为胎儿已足月,可以住院待产终止妊娠。该孕妇住院后,韦德华组织专家会诊,联合为孕妇和胎儿制订了一系列抢救应急措施,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后来,宝宝顺利出生,各项指标良好,母子平安。
韦德华总说:“当看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垂危的病人转危为安,当亲手接过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新生命,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很有成就感。”
身为妇产科医生,韦德华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一年365天,她几乎全天都在和医院、病人打交道。门诊、病房、产房、手术室,临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她兢兢业业、乐此不疲。
在韦德华的带领下,市妇幼保健院也创造了多项辉煌:开展“试管婴儿”技术,让众多难治性顽固性不孕不育家庭盼子求子“梦想成真”;建成濮阳市首家产前诊断中心,开展全部五项产前诊断业务,对胎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效阻断出生缺陷;成功实施濮阳市首例羊水穿刺术、胎儿脐血穿刺术、宫内减胎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多种复杂性多胎妊娠带来了新的希望;建成濮阳市首家公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解决0——3岁婴幼儿“养育难”“照护难”的问题……
把自己完全彻底奉献给需要的人
2016年的一次手术,韦德华由于长期体力透支又连续熬夜累倒在了手术台上,那时,她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她心想:如果自己这个年龄发生意外,身上的健康器官还可以救治很多人,我为何不选择自愿捐献,让其他人获得新生呢?
当韦德华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时,他们无一不是强烈反对。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韦德华说:“我是一名医生,应该带头把自己完全彻底奉献给病人,在将要离开人世时把一切有用的器官留给需要它的人,我希望能在生命垂危之际,有更多的器官被成功摘除,使更多的人重获新生……”听到她如此坚定而坦然的话语,家人最终理解并支持了她的决定。
2016年11月14日,韦德华通过红十字会向中国器官与遗体捐献中心签署了捐献承诺书。
德行天下,才华横溢。韦德华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她用爱和责任为我市妇女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本报记者 岳彩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