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 保持战略定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4年两会计划报告解读
2月4日,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濮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
2023年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楼阳生书记莅濮调研指示精神,围绕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聚焦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开放招商行动、“拼项目促投资”攻坚行动,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在顶压前行、克难奋进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实现“三连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供需两侧有效发力:生产供给稳定恢复。需求潜力持续释放。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二)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制造业倍增行动强势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
(三)基础支撑巩固增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水网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中心城市提质扩容。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五)动力活力加速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六)绿色转型提质提速:绿色生态持续向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七)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八)安全底线守稳筑牢:扎实做好保供稳价。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2024年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楼阳生书记莅濮调研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倍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濮阳实践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50亿斤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2024年主要任务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上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统筹推进9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强化需求牵引,力促经济稳定向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二)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动力引擎。打造优质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引育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三)锚定制造强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四)聚焦补网强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能源保障水平。实施重大水利工程。
(五)突出中心带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中心城市引领带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油地合作。深化豫北、豫鲁区域合作。
(六)聚焦“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七)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实施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八)实施“双碳”战略,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稳妥推进碳达峰。深化污染防治。
(九)践行初心使命,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记者 王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