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脱贫群众收入增长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更有保障
去年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1-18 07:28:46   

“有帮扶政策、有人经常来看,我自己还能外出打工挣钱,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1月15日,见到前来看望的市、县干部,台前县清水河乡尖堌堆村监测户李洪代激动地说。像他这样的监测户,我市共有1万余户。

我市共有638个脱贫村、30.66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0082户32994人。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成果巩固拓展责任制,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市直驻村帮扶单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4万余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助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脱贫群众,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521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2.6%。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90%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村容户貌明显改善,大力开展农户庭院绿化美化,推行“一村万树”“果树进村入户”,全市村庄绿化完成造林9500亩,植树70余万株,800个村庄取得明显绿化成效。

聚焦动态监测帮扶、就业帮扶、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金项目建设、黄河滩区迁建7个重点,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出台“1234”监测帮扶机制,在全市2.1万个村组网格建立纵到边、横到底的管理网络,全年实现“一人不返贫、无人新致贫”。创新“培训+就业”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825人次,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1.3万人。大力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各级财政投入帮扶资金9.48亿元,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29个,带动6.8万户脱贫群众,预计户均增收3200余元。

深化金融帮扶机制,加强金融帮扶产品创新,全市小额信贷新增9.98亿元,新增户贷率44.16%,濮阳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02公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完成6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新建、改造农村配电台区180个,有力保障农田灌溉用电需求。大力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全市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聚焦资金项目建设,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01亿元。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全市实施的728个项目竣工率达100%。3651处经营性资产每年产生综合收益8000余万元,10.14万户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受益,带动全市31万余户群众在产业项目发展中共建共富共享。

保障民生福祉,突出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提升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教育帮扶方面,资助脱贫家庭和监测对象家庭学生76340人次,全市义务教育无一例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失学辍学。

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100%;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待遇,全市医保基金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报销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5.19亿元,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4.25%。

在住房安全方面,将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由“四类重点”对象扩展到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等,实现危房改造特殊人员全覆盖。

在饮水安全方面,投资1365万元,对158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维修养护,降低农村供水管道漏损率,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在兜底保障方面,重点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等群体,为10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资金2.78亿元,为1.62万名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发放资金1.51亿元;实施临时救助6093人次,发放资金864.49万元;为32972名困难残疾人、5392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7220万元;为67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现全覆盖。记者 段利梅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