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0日至20日,市卫生健康委组成调研组,深入五县就“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进行专题调研。记者从调研中得知,我市正在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中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
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惠民生、暖民心的便民“微改革”。根据安排,我市在全市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中,全面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自行探索开展。
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畅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院内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供一站式会诊转诊服务。对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协调联动作用,及时采取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请求上级医院组织专家会诊。需要上转的危急重症患者,首诊医院负责与上级医院做好车辆、病区、床位等工作对接,协助患者办理医保转诊手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推行院内智能导航服务。引入医院智能导航系统,开通手机APP、支付宝小程序或公众号导航功能,在医院各楼宇大厅、病房、连廊等设置醒目标识或电子导航看板,或在院内自助机增设导航模块,为患者提供就诊区域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以及实时路线查询、动画演示、语音播报等服务,满足患者院内导航、定位等需求,帮助患者快速精准找到就诊区域,引导患者及家属有序停车。
推行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改善医技检查科室就诊秩序和工作流程,建立医技检查集中预约信息平台,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分时段、分类别及分专业预约,统筹安排检查时段,多个检查项目尽可能一次性完成。对B超、CT、MRI等检查项目,实施分时段预约检查,减少病人等候时间,24小时内完成医技检查,检查检验结果实行电子化流转和共享。
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建档、挂号、诊间结算、取药、报告打印、购药等就医全流程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推广医保移动支付和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应用,实现医保费用线上混合支付、线下刷脸便捷支付,进一步提升参保群众就医服务体验。
推行诊间支付服务。开通诊间支付服务系统,在门诊电脑终端配备支付设施,在处方、检查检验申请单上印刷缴费二维码,实现患者缴费即时化、便利化;也可使用医院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医保电子凭证等方式进行支付。
推行病区结算服务。上线病区结算系统,连通医院HIS和医保支付系统,实现出院患者病区内即时结算住院费用、即时一站式报销、即时提供电子发票。探索实施电子化一日结算清单,开展网上查询及报销认证等服务。
推行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通过现场、医院官网、支付宝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通病案复印预约功能,使患者在现场、手机移动端办理出院病案复印申请、费用支付、预约自提、快递邮寄、进度查询等业务,实现患者出院后可通过预约来院自提或邮寄方式提取病历。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袁亚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