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科学院建设的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两年建设期结束,成功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该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11月6日经河南省科技厅正式批准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是我市唯一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农业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需求,重点开展生物质组分分离、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基复合材料等的绿色、高效制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瞻性创新研究。
“实验室成功通过验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李国艳说,“楼书记强调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贯通产学研用,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这也是我们建设创新研发平台的方向和路径。”
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
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同时,重点实验室也是引才聚才的重要创新平台,能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聚才用才主体作用,对推动我市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面向重大战略需求、重大科学问题,立足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沟通对接,积极筹建省实验室。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中原实验室和仓颉实验室建设,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先锋队”,尽快使之成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前沿阵地。
同时,加强市、县两级联动,实行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市级重点实验室系统布局,新建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市各类重点实验室达85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省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河南省呼吸疾病诊疗设备与特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1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复》,濮阳工业园区组织申报的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铅蓄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绿色生物航空煤油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选。
我市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加强与省科学院等合作对接,整合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新建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加快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目前,全市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4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总数达到204家。加强政策宣讲,积极指导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受理申报材料38家,已推荐上报至省科技厅。衔接科研、产业,共受理市级中试基地申报材料3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目前已完成材料审核、考察论证工作,正在准备上会研究。
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
推进更高水平科技创新
我市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平台系统布局和绩效评价,充分发挥其在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带动作用。
“我们按照‘调结构、增合力、上水平、出成果’的原则,撤销一批、整合一批、警告一批、新建一批创新平台,进一步调整平台结构体系,提升平台支撑能力。”李国艳介绍,市科技局对2021年及以前成立的249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重点实验室开展建设运行绩效评价工作,评价为优秀的有25家,通过156家,警告50家,撤销18家;会同市财政局开展市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评价为优秀的1家,合格8家,撤销1家。
李国艳表示,将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为契机,主动对接、深度嵌入省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围绕我市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科研设备共享,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我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李怡鸣 赵衍龙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