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不一样的《龙秀》 一样的精彩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9-27 07:38:07   

以龙为韵,蔚为壮观;以水润秀,秀色可餐。这是大型国际杂技综艺剧目《龙秀》给人最直接的感触与震撼。

9月26日晚,郑州中牟建业电影小镇西侧移动剧场,迎着璀璨灯光和习习晚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会聚于此,共同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神秘奇幻的《龙秀》艺术之旅。

谋划已久的《龙秀》悄然出炉

濮阳西水坡是“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龙是正义的化身、力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上下五千年,中华儿女秉承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困难、战胜贫穷,不断崛起、走向伟大复兴。

濮阳又是闻名全国的“杂技之乡”,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传承地,是当代杂技艺术的重要创作地、人才培养地和杂技产业资源集散地,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院校、最大的专业剧院和最大的杂技产业园区。

如何将龙文化与杂技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通过精彩绝伦的杂技艺术,完美诠释出龙文化的内涵真谛,让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薪火相传?这个念头和创意,一直盘旋在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付继恩的脑海中。

今年以来,濮阳持续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奋力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目标迈进。付继恩及集团管理层经过共同研讨,决定加大创新创造力度,对《水秀》剧目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8月初,《龙秀》的创意初步出炉,以“中华第一龙”的出土为背景,以龙文化为主线,以天地水为幕,以杂技为台,谕龙于水,深入挖掘和展现中国龙文化的深厚内涵,无声歌咏人类生命和中华文明。龙,作为中华文明的图腾象征,在《龙秀》剧目中被赋予了全新的艺术形象。

《龙秀》具有四大亮点

伴随着魔幻的灯光、动人的音乐和“从天而降”的雨帘,一只巨型蚌壳缓缓张开,龙女惊艳出世,电闪雷鸣之间,龙昊从天而降……水与杂技的交融,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据节目执行导演夏方圆介绍,《龙秀》是在《水秀》的基础上迭代升级而成的,演出时长为90分钟,表现手法包括杂技、舞蹈、3D技术等,涵盖了水、陆、空三栖表演,集现代科技与民族传统于一体,融多种艺术形式和中华杂技绝学于一炉,实现了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相统一。

夏方圆表示,此次上演的《龙秀》具有四大亮点。

一是首次将“龙”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龙的故事、龙的力量、龙的智慧,以及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均在舞台上得到了奇幻演绎。

二是首次在水中表演时使用了棍术技巧,在柔美中增添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首次采用“大翻版”这一大型道具,演员在上下翻动的巨大平板上旋转、打斗、翻滚,增添了可视性和观赏性。

三是首次公开进行《女子飞车》节目表演。16名年轻女子驾驶长约2米、重100公斤的机车,在直径仅6米的球内上下来回翻飞,令人震惊。这一节目的阵容和难度,曾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四是创新使用了移动剧场。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巡回表演剧场,高35米的表演主场馆约有10层楼高,由6630平方米的帆布制成,涵盖范围超过2440平方米,可容纳近2000名观众;剧场中的超大水舞台长26米、宽22米、深2.2米,可将全息水幕、水景等元素融入表演中。

《龙秀》惊艳世人的背后

26日晚的整个演出现场,让人们惊呼不迭,并报以热烈的掌声。“节目非常有冲击力,令人震撼,看后感觉非常过瘾。今后有机会还会再来观看,也会介绍给更多亲戚朋友前来欣赏。”郑州市民冯敏激动地说。

“这是一台高水平的演出,每个节目都很精彩、都具备国际水平。时隔一年再次看到濮阳杂技的精彩亮相,演员的表演水平都大大进步了,真心为你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在看完演出后,向全体演员表示祝贺,希望大家持续下去、越演越精,为中国杂技争光。

演出成功的背后,是河南省杂技集团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夏方圆介绍,《龙秀》节目的演出团队由160余位表演艺术家、特技表演者、灯光师和音响师等组成,其中主要演出人物有龙女、龙昊和魔煞等,参与演出的演员年龄最大的约30岁,最小的只有11岁。

参演人员自8月初才正式进入《龙秀》剧目排练。因为排练时间只有短短的1个多月,且一部分参演人员还要担任《水秀》剧目的演出,大家只能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增加排练量。夏方圆表示:“一边演出一边排练,真是挺辛苦的,但我们杂技人员都比较能吃苦,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大家心里想的就是如何能更好地完成这台演出,给广大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9月25日晚,已经深夜11时了,主要演出人员还在加班加点排练。导演、编导、舞台总监,以及灯光设计、音乐制作、舞台道具人员等全部在现场查漏补缺、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移动剧场高35米,总占地40余亩,由包含主场馆在内的5个巨型移动场馆组合成一座规模最大的且极具观瞻性的“移动城堡”。因剧场器材体量巨大,搭建所花费的功夫也是巨大的。

据河南省杂技集团副总裁张峰介绍,自9月5日起,集团使用了100余辆大卡车连续运载,才将所有舞台道具自南京运送至郑州。200余名工作人员忙碌20余天,先是铲除一人多高的荒草,平整场地,然后紧锣密鼓地架设场地、舞台、灯具、音响等,连续几个夜晚通宵达旦地施工。尤其是9月下旬,郑州连续多日降雨。为不影响演出进度,大家冒雨施工,科学谋划,交叉施工,确保了整个演出场地按时高质量完成,为演出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演出结束,张峰表示,在取得首演成功后,将全力以赴做好“双节”期间的演出,为河南和全国人民奉上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盛宴,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精神追求。记者 段利梅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