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6日,在中秋、国庆即将来临之际,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旅游、聚餐、购物等消费活动将迎来高峰,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被诱人的优惠和促销活动蒙蔽双眼,不为自己的盲目和冲动买单。
留意低价商品隐藏的风险。为吸引顾客,一些商家可能推出部分低价商品。这些商品往往存在质量问题或瑕疵,比如淘汰的技术产品、临期产品,有些甚至可能是过期食品、假冒仿制产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月饼、礼品、旅游产品等商品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和有信誉的品牌,注意查看产品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质量认证等产品信息,以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仔细识别“打折、优惠”假象。商家往往会以“半价优惠”“限时抢购”“秒杀”等方式吸引顾客,但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折扣”“抢购”只是一种虚假宣传手段。有些商家可能会在活动前提高商品价格,然后再以原价或稍低的价格进行打折销售。因此,消费者在购物前要对比价格,仔细分析是否真正“物有所值”。
谨防各种旅游陷阱。一是防范“低价团”陷阱。选择正规旅行社或平台预订服务,并仔细阅读旅游服务合同内容,对“低价游”甚至“零团费”旅游保持高度警惕。二是防范“盲游”风险。如果选择自驾游,请提前了解目的地信息、景点门票价格,以免因为情况不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损失。三是防范“天价餐费”陷阱。外出旅游要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并仔细了解食物的质量标准和价格。四是防范“高价购物”陷阱。旅游途中要谨慎购买导游介绍的高价商品。五是防范“分红投资”陷阱。不要相信所谓的“旅游协会分红投资”项目,这些大多是陷阱。六是防范财物被盗抢风险。不要在公共场所暴露自己的大量财物,以免被人跟踪盗抢。
注意网络购物安全。中秋、国庆期间,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一要选择正规的电商平台,二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三要谨慎转换付款方式,四是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做到因需、计划消费。要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做好消费计划、制订合理预算,不冲动消费,不盲目消费,不为商家的诱导宣传所迷惑,按照自己的实际生活需求合理消费。
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每到中秋,各种华丽包装的月饼、糕点、茶叶等食品纷至沓来。过度包装所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买单,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要注重商品内在的品质和价值,不要为华而不实的“面子”买单。
中秋、国庆期间,市民在消费过程中要保留好消费凭证和相关证据,遇到问题或纠纷,及时与商家或平台协商,或者向当地12315、消协举报和投诉。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刘新霞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