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四十载,奋进新征程。在濮阳迎来建市40周年纪念日之际,我市在龙城广场和市委、市政府西侧,举办了“辉煌四十载·奋进新时代”濮阳发展成就展。
龙城广场,看展的市民来来往往。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连日来,市民纷纷前去参观打卡,大家从一张张亲切的旧照中、一个个鲜活而有说服力的数字中、一处处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深刻感受到濮阳建市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从成就中激发出城市自豪感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展现历程:每一年都是砥砺奋进的足迹
9月1日是濮阳建市40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记者先后到市委、市政府西侧和龙城广场,看到现场人来人往,市民在一张张展板前认真观看。
在市委、市政府西侧院墙长达200米的范围内,推出了濮阳建市40年成就回眸展,从1983年到2023年,每一幅图片都是濮阳珍贵的历史,每一段资料都记录着奋斗者的足迹。
“我感觉像是在穿越历史。”市民张峰一边看展一边说,“你看,一个展板是一年,每一年又选取了当年有代表性事件的照片,很形象,很生动,很亲切。”
“1983年濮阳市成立大会,我参加了,现在想起来还宛如昨天。”“这个是背河洼地治理,当年搞得轰轰烈烈,我也是参与者之一。”“‘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当年濮阳出名了。”“江泽民总书记来濮阳视察时,我们争相看新闻,想不到总书记会来咱这个小地方。”“2022年,濮阳通高铁是最轰动的事情。”记者穿梭在人群中,听大家边看展览边谈论濮阳的历史,在感受参观者激动心情的同时,自己内心也非常激动。
展显担当:每块展板都渗透着主办方、承办方的心血与汗水
这些照片、资料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串起来的?濮阳日报社相关负责人说,今年7月,按照市委要求,在濮阳建市40周年之际,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濮阳日报社承办,推出“辉煌四十载·奋进新时代”濮阳发展成就展。
接到市委及市委宣传部布置的任务后,濮阳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社长吉子文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统筹、亲自把关;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杨少军,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周源靠前指挥、坐镇一线、悉心策划、尽心协调、全力推进,抽调、带领十余名采编业务等方面的精兵强将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所有抽调人员,在不耽误日常全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精益求精,克服诸多困难,力求高质量完成资料搜集、分类、整理及编辑组版等任务。报社户外媒体设计中心员工,全力以赴、不辞劳苦,克服时间紧、任务重、雨天不利施工等困难,实行24小时轮班工作制,抢日夺时、昼夜奋战,顺利完成了两个展区的制作、布展工作。其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十分重视、时刻关注,不仅专门召开协调推进会,就展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而且亲自审定重要文案和展览内容;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岳春青,副部长刘崇华,多次亲临一线,指导、督导、协调相关工作,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并亲自审阅、审改全部展板内容;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侯永振担当奉献、任劳任怨,历时半个月,与报社领导及相关人员一起策划、一块熬夜、一同编校。正是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指导下,在报社等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圆满完成了两个大型展览展区的制展、布展任务。
两个展区,一个是位于市委市政府西侧、长达200米的濮阳建市40年成就回眸展,从1983年到2023年,一年一个版块;另一个是位于龙城广场的濮阳40年成就大型图片展,展区面积3500余平方米,图片2000余张 ,共3大篇章、8大版块、12个单元,涵盖了濮阳建市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建市40年来资料最全、内容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
展示成就: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自豪
“变化太大了,太多了。”在龙城广场展出现场,面对记者“感觉濮阳变化大不大、多不多”的提问,78岁的孙明亮大爷爽朗地说。他指着一张建市之初的照片说:“你看当年是什么样,我们刚从安阳分来的时候,濮阳基本都是农村,到处都是玉米地。再看看现在,无论从城市体量还是城市交通、面貌,当年是做梦都想不到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龙城广场展区展示的主要是濮阳建市40年发展成就图片展,涵盖了濮阳建市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第一篇章“老家濮阳”,讲述了濮阳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第二篇章“辉煌成就”,全面展示了濮阳建市以来在工业、农业、城建、党建等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
“这个展览很不错,堪称建市以来最大、最全的展览,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濮阳建市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退休干部陈万春说。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一边看一边拍,准备回去做成视频、美篇等,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传播。
退休干部崔华增也专门抽时间前往观看展览。崔华增怀着对濮阳的深深热爱之情,在退休后成为一名党建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义务讲党课。他说,濮阳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统筹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党建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高质量党建,成为引领濮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孙泰安是中原油田的一名退休干部,他专门骑车过来看展览,看到第二篇章“石油花开别样红”时尤为激动。他说,刚从胜利油田来到中原油田时,住的、吃的都很差,交通更是不便。但濮阳因油而兴,在荒芜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石油新城。而今,濮阳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看到濮阳取得这么大的变化,我深感骄傲和自豪。”他说。
展出信心: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干劲更足
辉煌的成就,也坚定了濮阳人的信心。
“我是石油子弟,现在清丰县上班,看完这个展览,我对今后的濮阳更加有信心了。”9月2日,龙城广场北门,刚看完图片展的市民赵家辉对记者说。赵家辉介绍,从网上看到龙城广场在举办濮阳建市四十年成就展,就趁着周六带孩子过来看。作为一名在濮阳市上班的“油二代”,自己生在濮阳,工作在濮阳,今后的一生可能都将和濮阳绑在一起。今后,将更加努力工作,为濮阳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比较关注农村的变化。以前夏天,我们黄河滩区几乎年年被淹,别说庄稼,就连人的安全都难保障。那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全乡人都要到黄河大堤上值守。”展览现场,今年72岁的魏道学老人说。但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老家台前县也脱贫了,很多村庄还搬迁了。“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奔头,我力争要活到100岁。”魏道学说。
“以前回范县,因路面状况差,坐交通车需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开车,40多分钟就到了。”范县濮城镇陈庄村的小王说,交通变化已经让人感觉不到城市和农村的差别,现在回趟家就像到农村体验生活一样。农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村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展望未来:奋进的濮阳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沧海桑田,说不尽光辉的历程;道阻且长,更期待美好的明天。市民在为我市取得的伟大成就欢呼喝彩的同时,也从展览第三篇章“展望未来”中,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到2025年,濮阳的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这太让人兴奋了。要知道,濮阳和省内绝大多数城市相比,起步都是比较晚的,我相当期待这天早日变成现实。”市民吴发奎说。
生态是不少市民关注的重点。在现场观展的市民冯玉萍说,濮阳从建市到现在,生态方面在全市都是出名的。到2035年,我市将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广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碧水蓝天,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看到这样的目标,真的很让人振奋。
做一个濮阳人,你幸福吗?从展览中,不少市民看到了身为濮阳人的幸福感。市民刘欣指着第三篇章的“幸福濮阳”念道:“到2035年,就业质量明显提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濮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濮阳、清廉濮阳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念完后,刘欣说了一句话:“我相信这美好的图景一定能变成现实。”
刘欣的期待和自信,是全体濮阳人的自信;刘欣的期待和自信,需要在今后四十年乃至更长的日子里,全体濮阳人共同去书写。本报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