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乐县聚焦企业群众“好办、易办、快办”的办事需求,出台《南乐县“乐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打造服务企业最短路径、提升群众办事体验”的工作目标,全力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打造“乐易办”政务服务品牌。
推行“三项改革”
实行集成审批
南乐县抢抓全省首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机遇,成立了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目前470项事项实现了“一个部门办理、一枚印章审批”。原来由18个单位26个股室承担的日常审批业务,集中到了行政审批局一个单位5个股室,破除了部门行政壁垒,减少了办事环节和时间,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此外,该县将超市、饭店等36个行业经营办证涉及的“多事项多流程”压减为“一业一流程”,整合多张许可证为一张综合许可证,破解市场主体“准入容易准营难”难题,通过改革,平均压减环节80%,精简申报材料89%,压缩审批时间86%,今年以来,办理综合许可证300余个,实现了“一业一证”改革。
同时,梳理出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48个“一件事”,设置11个“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结”。企业开办实现一个环节、0.5天、零成本办结,退出环节实行“简易注销”“证照同销”,目前已为企业群众办理“一件事”1226件,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聚集“三个领域”
打通服务堵点
在推动“商事登记”领域推行极简办理,深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推动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业务,实现线上“一网申请、多项联办”,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同时,实行“证照三联办”服务,经营主体办理营业执照与许可证采取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有效减少了办理环节和时限,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退出成本。
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898户,同比增长117%,为36家市场主体提供了证照“同变同销”服务;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推行极简审批。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项目手续办理辅导区,开辟项目办理绿色通道,行政审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骨干入驻后台,把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阶段的事项进行科学梳理、并联办理、一网审批,施工许可阶段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实行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承诺、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推行极简审批,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受理、核缴税费、登记费、领取证书全流程“一个环节、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税费一网缴纳”。在全省率先推出“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合并为“一件事”办理,打通了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互联关键环节,实现了“验登合一、交房交证”。
实行“六办服务”
提升办事体验
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工作中,南乐县优化流程,推行“一门办”“一网办”“一窗办”“帮代办”“免证办”“就近办”等“六办”服务,企业群众在南乐县办事更容易、更便捷。41个部门的2000余项事项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集中进驻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实行“首席事务代表”制度,由各部门首席代表全权受理审批服务事项,提高现场办结率。
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纪委监督岗”,为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服务,设立“帮办代办”“老年人服务”“企业项目辅导”等专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一门办好”;同时,以创建全省乡村便民服务试点县为契机,在12个乡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人社、公安、民政等8个部门集中进驻,设“综合受理”窗口,为群众办理175项乡村政务服务事项、34项县域通办事项;在322个行政村设便民服务站,办理村级事项33项,并为年老、疾病、行走不便等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或上门服务,实现群众办事“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实现“就近能办”。
此外,该县全力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网办率、电子证照部门覆盖率等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大力推广“掌上办”,该县近23万人实名认证“i濮阳”小程序,32万人注册“豫事办”,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办理社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在12个乡镇创新推出“码上办”二维码,并将二维码与包户信息牌融合,张贴在百姓家门口,群众通过扫码可以知乡情、明村情、查政务服务事项和流程等,实现了“家门口办”“扫码可办”“网上快办”。记者 吴丹 通讯员 贾红敏 师晓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