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丰收在望。5月25日上午,经开区新习镇刘堤口村的麦田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参加郑麦1860优质小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濮阳现场观摩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联合育种首席科学家许为钢。
郑麦1860,是许为钢团队选育的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具有高产性能突出、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等“一突出三高效”的特点。2019年育种成功以来,郑麦1860在黄淮南部麦区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021年,郑麦1860被中国农学会评定为“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
目前,市农林科学院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在我市建立郑麦1860优质高效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推进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进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特地在我市召开郑麦1860优质小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濮阳现场观摩会,邀请许为钢参加。
“小麦长势不错,你预计今年亩产多少公斤?”
“大约700公斤。”
“是,700公斤左右肯定没问题。”
在郑麦1860优质高效示范基地,许为钢走进麦田,和种粮户郭继广亲切交谈,并叮嘱他做好后期维护,力争实现丰收。
许为钢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农业工作者,就是要发挥聪明才智,培育出优质、高效的种子,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中国粮。”
许为钢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掌声。随后,许为钢又详细介绍了郑麦1860的优势。他说,小麦三件宝,穗多、穗大、籽粒饱。目前来看,郑麦1860在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育种目标,农民种植高产、绿色、高效的小麦不再是梦想。
慈祥的面容,接地气的话语,让参加观摩会的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和种粮大户,对农村种植工作增添了信心。郭继广说:“我一共种了1000多亩小麦,有许院士这样孜孜以求的科技工作者,我相信小麦会越来越高产,种粮也一定有前途。”
从麦田回来后,许为钢顾不上休息,又在濮阳迎宾馆1号楼,为全市种子站站长、种粮大户、农林科技人员,作了题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战略性思考》的报告。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为什么要对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如何改良等属于自己的思考,让种植户们受益匪浅。记者 袁冰洁 岳彩寒 通讯员 亓晓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