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25日至28日,全省2000余名技能人才将会聚濮阳,用绝活儿展现“大工匠”风采。
技能能改变命运,更能造福社会。濮阳的这些“大工匠”,是怎样练就一手绝活儿的?如何助力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我市部分技能人才的事迹,或许能给所有渴望成功的蓝领一些启发。
热爱和精益求精成就工匠底色
4月7日,新一批“河南老字号”评选结果出炉,濮阳人王华平打造的“豫龙麦秆画”成为50家获此殊荣的老字号之一。
王华平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热爱。”因为热爱,所以用心。多年来,王华平在麦秆画技术方面,一直精益求精、矢志创新。他在继承先辈麦秆画传统排丝式、切刻镂空式、切贴镶嵌、绸缎纹彩切贴、彩绘镶嵌综合等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浮雕式立体造型麦秆画、瓜子壳与麦秆综合画、陶瓷麦秆画、瓷盘麦秆画等数十种新技法,创作的作品构图新颖、美观大方,极大地提高了麦秆画的艺术渲染力。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山花奖”、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等。他本人也先后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常务理事、河南省高级工艺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手工艺大师等。
和王华平一样,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专业首席技师许克新,同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许克新从最基层的工人干起,自学《采油安全操作规程》《油水井动态分析》《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并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活动、考试。从厂里到油田,从油田到中石化,许克新一次次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许克新在学习钻研的同时,还矢志创新,手握国家专利2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9项、局级技术创新成果53项、处级成果71项,被同事称赞为“革新能手”“发明达人”。
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原大工匠获得者、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卢建强,同样对工作满怀热爱之心,在岗位上倾心开展创新创效和技能提升活动,发明的抽油机调平衡操作平台、计量站节流气嘴的设计应用等先进操作法,在中国石化推广后取得良好效果。只要有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出现,卢建强就不断改进设备、锻炼技能。
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原大工匠、濮阳大工匠及在岗位上干出出色业绩的技能工人,他们都表示,热爱是动力,热爱了才会永远精益求精。
用技能提升自己改变命运
就在参加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厉兵秣马地训练时,在老城梨园关记烧饼店内,老板关传民也在加紧训练。4月27日,他将赴浙江缙云县参加首届中国烧饼文化节。关传民将烧饼卖到全国,并在全国性文化节展示风采,用技能改变了命运。要知道,他曾经可是濮阳县梨园乡一名贫困农民的孩子。如果他不热衷于提升技术,不可能把烧饼卖到全国,更不会活出现在的精彩。
2017年,卢建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最骄傲的是,父亲当年没有拿过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自己拿到了。”这位石油行业大工匠,从中原油田的注水工干起,做过设备员、采油工、站长,一步步成长为油田首席技师、全国著名的技能人才,如果不是靠创新、靠技能、靠绝活儿,不可能有现在的精彩人生。
靠技术改变命运的,还有濮阳大工匠荣誉获得者仝兴孚。因为家贫,仝兴孚高中就辍学打工。刚开始,他在一个很小的电器修理店做学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电路知识的了解越来越深入。20余年间,他研发的产品实现量产上市的超过20种,先后申报专利29项,被誉为台前县汽配产品研发第一人。“技术工人就要钻研技术。尤其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在技术创新上下真功,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仝兴孚说。
绝活儿助力濮阳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对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予以公示,河南省字圣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技术员、酿酒师、高级技师武云龙榜上有名。
多年来,武云龙以科技报国为己任,以锐意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职业追求。19岁进厂从工人、班长、技术员、车间主任到技术中心主任,脚踏实地向书本学,虚心向厂里的技术人员学、一线的操作师傅学,并拜省食品研究所著名白酒专家刘建利为师,多次参加酿酒品酒培训班,与工人一起拌曲、发酵等,丰富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他在提升自身技术的同时,也为字圣酒业有限公司及南乐县、濮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濮阳市吴越职业培训学校教师张国强,从事美发教学以来,不断研发新的美发技术,他独创的一分钟发廊商业素描、手吹大花技术,在美发行业受到了空前欢迎,全国各地的学员慕名来濮学习。多年来,他以过硬的技术、优良的师风,累计为社会培养6000余名美发专业人才,带动约2万人就业。同时,为让学员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张国强经常带领学员到敬老院、福利院,义务为老人和孩子洗头、洗脚、理发、剪指甲,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义务理发活动。10多年来,张国强带领学员累计为社会义务理发30余万人次,为社会作出贡献。
王氏麦秆画传承人王华平,创作的许多富有濮阳特色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中外著名人士,还有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此外,他多次应邀参加各类工艺美术品大展、非遗大展。每一副作品被赠送、每一件作品被收藏、每参加一次展览,他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同样也是在宣传濮阳、推介濮阳。
“位卑未敢忘报国。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我愿意继续努力,为时代讴歌、为祖国讴歌,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感的作品,用麦秆画宣传濮阳、推介濮阳。”王氏麦秆画传承人王华平说的话,说出了众多技能工人的心声。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