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3月27日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了解到,由该公司压裂酸化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一种金属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和高温聚合物压裂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压裂液最高耐温可达260摄氏度,同时具有40~140摄氏度交联温度可控的特性。经科技部查新,认为该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国内石油行业多采用酸化压裂工艺对高温超深储层进行改造,助力提高油气产量。施工过程中,注入储层的酸压工作液是影响造缝质量的关键,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压裂施工的最终效果。
“传统压裂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压、高温、超深等特殊储层改造的需要,这些酸液在高温条件下黏度小、携砂性能受限,或发生交联反应时间太快导致管路异常等现象,多种因素使得酸液的穿透能力受到较大限制,无法达到深部酸化压裂的目的。”该中心压裂专家肖兵介绍说。
多年来,该中心致力解决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勘探开发中遇到的各类压裂施工难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平台优势,集思广益,展现“中原作为”。今年以来,为最大程度提高承担项目单井建产能力,延长酸压施工后的“保质期”,该中心科研人员对传统压裂液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开展集中研讨,对温控压裂液的成胶和破胶情况展开室内试验,并对基液的适配性及稳定性进行多次现场考察,最终成功研制出温控交联剂和温度稳定剂两种关键添加剂,配套形成了260摄氏度低摩阻聚合物压裂液。
在对试验井的现场跟踪评价中,该中心科研人员结合井筒温度场相变化,以“在井底1000米前交联”为目标,实时调节交联剂注入量,通过改变交联温度达到控制交联位置的目的,且管道摩阻、井下压力等关键指标均运行正常,其良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提升了酸压施工的可控性和预测性。该压裂液体系的成功应用,为超深、超高温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今后变黏压裂液、交联酸液等交联剂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截至目前,该压裂液体系已成功为西北油田分公司10口井提供了技术服务。其中,有6口井为超高产出、声名海内外的“千吨井”,最高施工井温达209摄氏度,该指标创下中国石化压裂施工井温最高纪录。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杨旸 董鑫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