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有“大”产业,“小”车间有“大”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下,台前县坚持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蓝图、打牢基础。连日来,记者在凤台大地看到,一个个散布在村头的“小”车间,成了村民致富“大”产业。
小村庄里的企业群
走进侯庙镇许集村,与风景怡人的田园景致相互映衬的,是一个个散布在村头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的声音仿佛在告诉人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介绍,许集村不大,曾是个贫困村。国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许集村迎来了蝶变的机会。在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许集村在村西建起了2个扶贫车间。正是这2个扶贫车间,让许集村有了产业落地的温床。
2017年,村集体企业——许集益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同年,一家集家具、家电、家纺于一体的商贸城落户许集村;2018年,一家室内装饰板厂和一家沙发厂被成功引进;同年,经过不懈努力,许集村与一家生产高尔夫球系列产品的“外企”达成合作。
许延随介绍,目前,许集村已引进企业10家,总投资6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其中安置脱贫户32户,每年为村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
“科技村”里的专利产品
逆变器、充电器、线路板……每天,这些车载电子产品从孙口镇徐岭西村出发,带着一身“烟火气”走向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
徐岭西村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村,但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村”。
这个人名叫仝兴孚,是土生土长的徐岭西村人。50岁出头的仝兴孚,被称为台前县汽配产品研发的“第一人”。20余年来,他从拆拆卸卸开始,一步步成长为濮阳乐高电器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个人拥有电器领域专利20余项,是“濮阳大工匠”。
2016年,徐岭西村建起了产业车间。之后,在仝兴孚这名“乡贤”的掌管下,车间发展势头迅猛。去年,因为市场供不应求,仝兴孚又在村里新建1个生产车间。如今,2个产业车间年产值达1200万元,产品畅销省内外及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等国家。
搬迁村里的产业园
吴坝镇迁建社区内人流如织,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滩区群众如何在搬得出的同时,还能稳得住、能致富?社区中小企业园区给出了答案。
位于社区南的中小企业园区,共投资2741万元,建有标准化车间4个。目前,已有璐璐工艺品、路宇宠物用品、匠胶堂阿胶3家企业入驻,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每天,数百名女工迎着朝阳、踏着晚霞,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2021年,璐璐工艺品负责人丁久明将位于江苏扬州的企业搬至吴坝镇。该企业主要生产国外订单,鞋帽、服饰等产品大部分出口美国、加拿大,带动周边190人就业。在这里打工的女工,既不耽误接孩子、照顾家庭,还能挣钱,感到“很知足,很幸福”。记者 袁冰洁 史式灿 李世秀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