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0数值,是反映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普遍面临的最大“拦路虎”。
面对难题,我市持续发力,成效明显。据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PM10平均浓度76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90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扬尘污染质量指标稳步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
“好空气”的背后,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扎实成效。
蓝天,正成为濮阳的“标配”。
来之不易——
这个“第一”既是“转”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3月7日,明明是个晴天,但出门的市民发现,我市多条道路是潮湿的,车辆经过时看不到一点尘土。
当日,我市主次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洒水车冲洗路面、雾炮车循环作业降尘的频率高了。在建工地也行动起来,开启喷淋设施,减少扬尘污染。
原来,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显示,3月4日起,我市的大气扩散条件较为一般,湿度增大,污染逐步累积,极易出现污染天气。正是因为做到提前预测、加强降尘和管控措施,连续几天来,虽然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但我市的天空依然是蓝色的。
我市地处平原,却比周边地势都低,就像一个盆底一样,大气扩散条件差。加之热电、化工企业的存在,大气污染防治成了城市环境提升要面对的“必答题”。
“转”就是要转方式调结构,“管”就是要严管理优治理,做到统筹兼顾、精准施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扛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换道领跑、优势再造、数字化转型等战略,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走出了一条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2022年,市扬尘污染防控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扬尘办”)拟制下发了《濮阳市2022—2023年秋冬季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印发濮阳市扬尘污染防治夏季“治未病”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我市先后制定出台《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濮阳市散煤污染防治条例》等一批大气环境保护领域的法规,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规划布局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绿色篱笆”。
2022年,市扬尘办通过市扬尘污染监控平台共发现275个问题,并将其中21个整改效果不佳的问题转交市控尘办处理。
2022年,市扬尘办共检查施工工地7864次,累计检查10014个,发现问题896处、涉及857个施工工地,下发整改通知书222份,13个施工工地被要求停工整改,行政处罚2起。
咬定目标——
蓝天保卫战必将全胜
近年来,我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持续向好,主要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总体来看依然任重道远。
我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谋划治理现代化创新举措,探索跨部门协同治理体制机制,提高智慧感知监测评估能力、科技支撑能力、治理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企业帮扶指导,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齐心协力建立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美丽新濮阳。
蓝天更多了,并不等于污染防治就可以放松了,相反,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还将推动多项治理措施“加码”:
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减排。开展锅炉整治“回头看”,巩固超低排放改造效果,实施VOCs深度治理、严格无组织排放管控,完成一批工业企业治理提升任务,从源头推动污染物排放逐渐减少。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从严执法和监督帮扶并重,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督促企业有效提升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偷排、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
进一步强化应急管控。完善空气质量研判分析制度,及时发布预测预警,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精准管控。结合市、县、乡三级空气质量高值热点,第一时间组织排查整改,切实减轻大气污染程度,实现削峰降级。
进一步加大考核问责力度。修订完善月度考核排名办法,将空气质量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并实施量化考核,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县区、乡镇视情进行提醒、约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