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1%,较全省5.8%高出10.3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起连续5个月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今年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120.3亿元,同比增长9.4%;今年1月,全市完成工业税收5.59亿元,同比增长50.7%,排名居全省第3位,圆满实现开门红。
数字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是加快全省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向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定主攻方向,强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着力构建“一高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更多濮阳制造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濮阳制造叫响全国、冲向世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快速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我们要以新型化工基地为核心、各开发区为节点,突出抓好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生物可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绿色助剂、电子化学品等6大产业链,建设具有濮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好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绿色涂料产业园、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园等“区中园”,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提质升级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们要促进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深化企业技改提升行动,服务化拓展发展新领域,实施设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构建新老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布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建成市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智慧生态园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打造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本立而道生,纲举则目张。让我们沿着主攻方向走下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立足石油化工“老饭碗”打造新材料产业“金饭碗”,全力跑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提供坚实支撑。本报评论员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