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工建设后,如何保证项目严格按照规划不走样?这是事关濮阳城市建设的大问题。记者2月16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该局创新性推出建设项目规划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强化工程规划批后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不走样”。
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项目单位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进入工程建设周期,直至规划核实环节,再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开展规划核实工作。
如何保证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要求,精细化管理,落实各项技术指标,避免建设周期规划落实真空?如何破解核实难的问题、违章建筑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过深入研究,牵头起草,提请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印发《市城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监管细则(试行)》,明确自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至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清理完毕并完善室外附属工程后,对建设工程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和批准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规划要求建设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和核实,实现项目全链条闭环监管。
技术规范托底。对市城区范围内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各类建设工程,开展规划批后监管。对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基础正负零验线、主体建设、外墙装饰、室外附属工程五个阶段,跟踪检查。对建筑外轮廓线、退用地界线、立面造型、外部装饰材料及色彩、配套设施、出入口设置等超过20项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管理,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指标要求交底。大力推行“技术交底”工作机制。2023年起,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同步向项目单位送达《濮阳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注意事项告知书》,就批后监管工作职责及业务范围与项目单位面对面开展技术交底,明确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建设工程许可批后公告牌要求、建设工程项目批后监管要求、验线测量报告及规划核实报告、规划验线核实要求等近30项规划技术指标内容,严把“入口关”,保证开发建设过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要求,避免建设周期规划落实真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责任管控知底。通过“技术交底”提前介入、责任告知靠前服务等,“集体会诊、集体把脉”建设项目,加强对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引导,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实现“早提醒、早发现、早制止”,有效破解规划核实难、违章建筑等问题,降低执法管理成本。
“以前领完工程证,一段时间内就不再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打交道了,再来就是规划核实阶段。现在有了‘技术交底’,规划服务算是一直跟到底了。建设过程中,我们心里也踏实了!”“技术交底”会上,建业·西湖龙府项目负责人对“服务+监管”的创新方式赞不绝口。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王静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