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热闹但本地游客居多 丰富但“拳头”产品少
濮阳文旅:出彩后期待续写精彩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2-09 07:16:20   

当元宵社火的热闹渐渐散去,癸卯春节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年春节,要问濮阳什么最火,旅游当之无愧;要问什么旅游项目最出彩,当数传统民俗表演。文旅融合,配上充分释放的出行,今年我市旅游业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火爆局面,濮阳文旅着实出彩了一把。

但热闹背后,将目光放到更远的远方,将文旅发展纳入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大盘考虑,我们发现,出彩的濮阳文旅,要想长期精彩,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文旅项目春节期间大放异彩

2月5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记者在班家小镇看到,小镇广场上正在举行杂技表演,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样的情景不仅出现在2月5日元宵节当天,也出现在春节期间的每一天;不仅出现在班家小镇,也出现在濮水小镇、板桥古镇、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等景区。春节期间,正是杂技、打铁花、舞龙舞狮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为景区带来了如织的人流,为濮阳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儿。

以春节假期为例。市文广旅体局的统计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209.86万人。按可比口径计算,较2022年同期上升170.74%。其中,文物古迹、烹饪小吃、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购物旅游、节庆活动等,是游客比较感兴趣的类型。

市民对民俗文化项目有多么喜爱,从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中也可以看出。元宵节当天,我市在华龙区、经开区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办了元宵节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看演出的群众将附近路段围得水泄不通。

文旅春节出彩并不让人意外

事实上,文旅项目能在今年春节大放异彩,并不让人意外。

得益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提前布局。今年春节期间,市文广旅体局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提前协调景区,开展系列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活泼有趣、群众喜闻乐见、过年氛围十足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度过了一个有内涵、有新意、有文化的中国年。

得益于各景区的精心组织。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今年春节,各景区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文化牌”,用文化来吸引游客。比如,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作为我市杂技演出的两大基地,春节期间都以杂技为招牌,免费为游客表演。濮水小镇、板桥古镇、班家小镇等景区,更多地将舞龙舞狮、杂技、戏曲等多项民俗文化吸纳融入,满足了各类游客的不同口味儿。

得益于文旅融合的先进理念。文旅融合,目前已是国内各城市、各景区的共识。濮水小镇相关负责人说,文旅市场既是消费市场,也是精神家园,想方设法挖掘景区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各景区共同的选择。小镇自建设开始,就邀请资深文化人士出谋划策,开园几年来一直主打“文化牌”。目前,小镇日常集合戏曲演出、音乐演出、非遗演出等多种文化活动。

濮阳文旅更出彩仍存有一定短板

日前,记者就濮阳文旅话题采访市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民时,他说:“可多写目前濮阳文旅的短板,多提好的建议。”

张玉民的话说得谦虚,也说得清醒。据市文广旅体局对春节假期游客的统计,春节期间,“本地游”“一日游”是主要旅游形态。从客源地来看,我市春节期间本地游客占80.06%;外地游客占19.94%,以返乡、周边游客流为主。从游客出游时间来看,我市春节期间“一日游”占比75.88%、“过夜游”占比24.12%。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春节期间我市旅游业尽管热闹,但游客多来自本地,而且游玩当天就回家,景区除了一些小吃收入外,基本不能形成其他收入。如何吸引外地游客,让更多游客能在濮阳住下来,是濮阳文旅需要想办法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为什么濮阳旅游以“本地游”“一日游”居多?说到底还是缺乏好的拳头性景区和文创产品。

市文广旅体局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市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方面仍需着重提升。有明确意见的游客中,45.05%的游客认为濮阳市旅游业宣传不够,35.16%的游客认为旅游资源开发不够,32.97%的游客认为旅游资源品位不高。因此,我们应重视旅游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和全域旅游资源的互补式推荐。

一句话,挖掘、打造、宣传、推广,濮阳文旅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文旅文创融合赋能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我市高度重视文旅文创的发展。在我市印发的《濮阳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决胜攻坚年”行动方案》中,特地提到文旅文创。文件说,2023年,文旅融合要开创新局面,黄河文化、上古文化、龙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根亲文化等影响力显著增强,文旅文创新业态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文旅文创产业强市品牌进一步叫响。

为此,我市提出,要坚持文旅文创融合,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向黄河流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强市转变;要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紧扣濮阳历史,深挖濮阳文化内涵;要培育文旅文创融合新业态,围绕中华文明探源、中原油田工业遗产、中原农耕文化等主题,打造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开发高品质研学旅行产品;要涵养城市文化底蕴,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市文广旅体局相关人士也表示,下一步,我市需要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关注由点到面的组合宣传,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组合,丰富旅游形式,优化旅游消费结构,为国内游客来濮旅游创造更加优良的出游条件。

与此同时,我市多位文化界人士也为濮阳文旅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化学者李文颖举例说,濮阳是“中华第一龙”所在地,如果能将“中华第一龙”发现地西水坡进行打造,让东周排葬坑重见天日,在附近再建一座龙文化博物馆,游客的感受肯定不一样。文化学者张满飚则认为,搞文创,濮阳遍地有金山,这金山就是上古文化资源,如何利用好,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一家之言也好,金玉良言也罢。以文旅扩大城市知名度,以文旅赋能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期待濮阳文旅愈来愈精彩。 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