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我市工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防疫、生产双线嵌合,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2年1至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增长15.4%,连续4个月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9%,居全省第2位。
2022年,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成功创建全省第2个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012年至2022年,我市连续10年被评为“河南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树标杆 破难题
项目攻坚卓有成效
重大项目是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发展。2022年,我市创新开展“标杆引领、问题化解、集中攻坚”三大行动,强力推进“工业项目攻坚年”活动。
标杆引领,攻坚氛围更加浓厚。选树巴德富新材料产业园、国鸿大功率燃料电池等20个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建设速度快的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经验,形成示范引领带动效应。
问题化解,要素制约协同破解。按照“一次协调、一次交办、限期办结”的要求,实行节点管控、清单管理、销号办理,为盛源顺酐、三棵树涂料等8个项目解决土地、高压线路迁改等困难问题,强力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集中攻坚,项目建设显著加快。聚焦远景智慧储能、中科濮原MMA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开展集中攻坚,以点突破,带动活动全面推进,切实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2022年,全市140个产业攻坚项目完成投资55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6.6%。
立当下 赢未来
换道领跑蹄疾步稳
围绕“三大三专四新两能”产业,聚焦17个重点产业链,组建产业联盟。坚持实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狠抓工业项目攻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两能”产业破题开篇。出台氢能产业扶持办法,构建“制、运、储、加、用”全产业链条,中沁泰康30台氢燃料电池车交付使用,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在濮发布,关联氢能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应用于全国870余家医院。
“四新”产业培育壮大。实施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盛通聚源攻克“卡脖子”技术,国内首套远东科技丙烷脱氢装置开车成功,中科濮原乙烯法工艺MMA项目开工建设。宏业控股成功创建省级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传统产业全面转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抓手,136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5.99%。为濮耐股份等14家企业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3187万元。
扩规模 提质效
工业发展全面发力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全市新入库规上企业103家。1至11月份,15家大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4.46亿元,同比增长20.9%;丰利石化、中原油田工程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8.74亿元、97.25亿元,有望实现2家超百亿企业。濮阳惠成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均创历史新高。天地人环保、锐驰高科成功创建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新型化工基地创新提升。1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0.41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97%,30个项目竣工,74个项目正在建设。聚碳新材料科技园“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远东程益等一批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建成投产;成立绿色涂料产业联盟,立新核级树脂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特色园区有序推进。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清华大学等研发团队入驻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
“双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建5G基站666个,实现乡镇以上城区及重点农村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移动电话占比31.2%,居全省第2位。培育德力西等4家省级智能车间。5G+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评为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省首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百度自动驾驶试验场等项目落地,明海光电子等7个信息产业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目标。
解困难 注活力
“万人助万企”有力有效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是省委作出的重要工作决策。我市以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深入推进银企、用工、产销、产学研“四项对接”,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用地保障、用工服务,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助力企业蓬勃健康发展,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2022年,我市新增包联企业1835家,全市包联企业达2994家,实现了一二三产和“四上”企业、小微企业、双创团队等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全市助企干部深入基层,通过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共收集企业问题370个,已解决367个,问题化解率99.2%。
编印发放《惠企政策口袋书》等6000余份,开展政策宣讲22场次,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组织开展“四项对接”活动63场次,发放贷款411.03亿元,解决企业用工1200余人,达成产销合作意向金额291.2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05亿元。无分歧欠款共计32件,已化解29件,化解率90.6%;拖欠金额清偿率50.2%,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
浪高更逐潮头立,工业追梦正当时。
2023年,全市工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为抓手,突出换道领跑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两个重点,用好“万人助万企”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李峥 秦业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