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徐本光返乡创业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2-27 06:44:43   

微信图片_20221227074106.png

河南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场景。

“这6台机器一搬回来,生产就算是跟东莞告别了,我也算是彻底在老家扎根发展了。”12月24日,位于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的河南纳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6台注塑机轰鸣作业,各种不同型号的手机数据线、耳机、充电器等配件源源不断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看着这6台注塑机,徐本光眼里满是希望。“这些注塑机,每台价格都在20多万元。”说着,徐本光又指了指不远处堆放的10多个钢制模具,“这是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便宜的一个两三万元,好些的一个要五六万元。”这些价值200多万元的机器和配件,是几天前刚从东莞专程拉回来的。

这次返乡,也是徐本光外出闯荡近20年后作出的又一次选择。

徐本光是濮阳县郎中乡东王海村人。该村地处黄河滩区,村里人祖祖辈辈过着“土里刨食”的耕种生活。年少之时,家中比较贫穷,母亲农闲时做点儿化妆品生意贴补家用,徐本光耳濡目染,便也头脑灵活。

过了今天就知道明天是什么样。20岁那年,徐本光不愿重复祖辈们走过的路,渴望到外面的广阔天地打拼一番。2003年,他去了深圳一家知名电子企业务工,4年后又到苏州一大型电子企业打拼。8年间,因为勤思考爱钻研,又能吃苦,徐本光熟练掌握了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业务,尤其擅长耳机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攻关。

随后几年,徐本光依靠掌握的技术和人脉资源,先后在郑州、东莞开设了电子元件加工厂和销售门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当地小有名气。

2016年,中国迎来了“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河南也吹响了脱贫攻坚冲锋的号角。这一年,离东王海村不远的马白邱村驻村第一书记找到了徐本光。

家乡需要能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仅给提供土地和资金扶持、帮助建设厂房,还负责招工。在外漂泊13年的徐本光和妻子决定返乡创业。2016年、2017年,他们先后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的两个精准扶贫车间,吸引周边十里八乡的40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

微信图片_20221227074101.png

注塑机有序生产中。

2017年、2018年,是他们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徐本光说:“那时我们一个月就能生产各种耳机线、数据线100多万条,一年产量超过1000万条,产品不仅在全国各地畅销,还出口到越南、菲律宾、缅甸等10多个国家。”

第一次返乡创业,给徐本光夫妇带来了好口碑,也带来了许多感动。东丁寨村村民张俊花家原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工作后,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很快就脱贫了。提起徐本光夫妇,张俊花赞不绝口:“人家两口子有技术、有门路,回家创业建厂,我们这些留守妇女也跟着沾光,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还不耽搁照料老人孩子。”

徐本光却说:“这都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好。我们盖厂房,县里乡里给拨付奖补资金200万元,还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说是我们在造福邻里,其实家乡也在成就我们。”

日子一天天流逝。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抓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濮阳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招才引智”“乡贤回归”工程,邀请省内外乡贤能人返乡就业创业,助力发展实体经济。

远在东莞的徐本光,接到了濮阳县委统战部工作人员的电话。工作人员向他介绍濮阳的营商环境、返乡发展的优惠政策等,邀请他彻底返乡大展宏图。一边是家乡的热切呼唤,一边是东莞厂房面临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上涨、资源和信息优势不再明显等问题,徐本光几乎都没怎么犹豫,两个字在心头涌起:“回家!”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傍晚,夜色慢慢降了下来,大雾逐渐笼罩了整个厂房。明亮的白炽灯下,50多名来自周边村庄的女工还在加紧赶着手头的活儿。徐本光表示:“国家疫情防控‘新十条’出来后,物流畅通了,我们原有的一点儿库存全部都卖出去了,现在订单多得接不完。”

“你这次回家发展,有啥打算?”面对记者的问题,徐本光大声说:“我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再扩建一个厂子,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人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次回家发展,也能为乡村振兴出把力。这不,前两天县里的统战、金融等部门同志已经来和我对接了,有关问题基本谈妥。回家发展,我有信心!”

在渐浓的夜色中,注塑机发出的有节奏的“哒哒哒”声,和着徐本光充满希望的笑声,穿破寒冷的冬夜,传出去很远很远。记者 段利梅 文/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