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这一战略“先手棋”。2022年,濮阳教育系统聚焦教育领域民生重点,用心做好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城乡教育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教育质量得到了整体提升。
教育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新建公办幼儿园7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投入使用2所,主体完工6所,主体施工1所。新建、改扩建市、县城区中小学17所,已建成投用11所,主体施工3所,基础施工3所;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所,已建成投用7所,主体施工2所;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50套,超目标50套。
市直小学扩容工程圆满完成。投资1.25亿元,对市实验小学等10所市直小学进行扩建,增加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学位8360个。其中,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市直8所小学扩建任务,新增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历史性解决市直义务教育“五四”向“六三”学制并轨改革后小学五年级学生不能在本校升级的难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明显。南乐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为我省唯一入选县。南乐县、范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组建首批义务教育集团35个,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10所,评估认定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12所、特色校29所。
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市油田第一中学、市第一高级中学、南乐县一高、华龙区高中被评为省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或示范校创建单位。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属地招生政策,严禁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首次实现过半县均有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的良好局面。
“一本六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濮阳工学院(本科)、濮阳科技职业学院(专科)“一本一专”进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濮阳工学院已上报教育部审批备案,新校区建设正在顺利推进,2023年将启动正式设立申报工作。濮阳科技职业学院高分通过省高校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评审,并与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实现首届招生5个专业500人,明年将独立招生。积极谋划争取中央专项债项目,为6所学校7个项目争取资金24.16亿元,创我市学校建设史上一次性投入最高纪录。
职业教育达标提质加快推进。完成4所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市特殊教育学校被确定为省残疾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提升计划五个试点校之一。平稳接管并积极谋划杂技艺术学校发展,在全省率先探索“中职教育+义务教育”职普融通办学模式,组织该校与市六中联合办学,极大增强学校吸引力,今年完成招生608人。积极参与“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4458人次、技能取证12442人。
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率先完成全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任务,将12家局属事业单位整合为4家,精简率67%。全面启动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分级办学改革,7月31日前将第一批24所学校管理权移交到区,同步完成师生党团关系转隶,涉改师生6万余人;与市人社局统筹组织城区各学校一次性招教1203人,创历史最高纪录,保证了秋季顺利开学,巩固了分级办学改革成果。
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华龙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我省确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创建先行区。55项作业优秀案例、3个“双减”优秀案例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92家压减至8家,压减率91.3%,并全部实现收费网上监管。今年1至6月,全面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累计发放资金9006.38万元,受益学生16.2万人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96亿元,受益大学生29792名。深入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由去年的57.34%下降至今年的53.64%。在今年7月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会议上,我市作典型发言。今年以来,教育考试院成功组织8次国考,考生26万余人,涉考人员近3万人。记者 李娇 通讯员 林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