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乡村文明催开生活幸福花
——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28 16:21:55   

道路通畅,环境整洁,闲置宅院得以盘活,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乘着村镇文明建设的东风,经开区胡村乡张堆村已旧貌换新颜,百姓正奔向幸福文明新生活。

乡村旧貌换新颜

在建设美丽文明新农村的道路上,张堆村结合村庄实际,保留村中古屋、古树、老街,因地制宜栽种花卉、蔬果,打造景观游园、实用菜(果)园,营造抬头见景的景观效果,也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吕秀芬喜笑颜开:“村子变干净了,还建了老年活动中心,环境越来越好了。”

张堆村的蝶变,是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绘就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各乡镇以庭院美化为重点,积极开展房前屋后、乡村道路专项整治。目前,全区累计出动人员4万余人次,调动各类大型机械7000余台次,清除垃圾2万余吨;规范集镇市场9个、摊位2600余个、规划车位450余个;整治坑塘159个、清理残垣断壁148处、乱搭乱建213处、沟渠30余公里。全区新建3个森林乡村示范村、19个“一村万树”重点村,共完成乡村绿化800余亩,栽植银杏、樱花等各类绿化苗木4万余株,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焕然一新。

打造绿色产业链

在南乐县杨村乡,村民在用另外一种方式扮“靓”他们的村庄。近年来,南乐县因地制宜,依托国储林和廊道绿化带,通过采取“党建+林下经济+联村抱团”模式,大力发展以菊花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每年金秋时节,遍地开放的药菊不仅装点了村庄,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目前,南乐县可年产各类菊花750万斤,实现经济效益2200万元。绿色产业链的打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濮阳县鲁河镇后杜堌村的华丽蜕变,同样受益于乡村振兴的东风。几十年来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民,如今正大力发展黑水虻、蚂蚱养殖和黑木耳种植产业。在村西的黑水虻养殖场,技术员张绍增说,现在全村黑水虻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000余平方米,年产值可达60万元。在村北的蚂蚱养殖场,村党支部书记孙来盟说,这50座蚂蚱棚由村集体和群众共同投资、共同受益。人工养殖的蚂蚱属绿色食品,富含高蛋白,肉质鲜嫩,很受欢迎。“村里除了养殖业,还建设了16座黑木耳棚,年收益也相当可观。”孙来盟说,后杜堌村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实现了由“落后村”到“先进村”的转变,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零收入增长至2021年的22万元,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

绘就文明乡镇新画卷

在华龙区岳村镇瓦岗村,一则独具特色的村规民约成为该村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的有效助力。村党支部书记翟耀强说:“2018年,村‘两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成为村庄管理的‘好帮手’。”在瓦岗村,村干部依照村规民约,向村民宣传喜事要新办、丧事要简办,监督大操大办、聚众赌博、乱倒垃圾、破坏村内设施等不文明现象;定期组织村民对村规民约提出意见和建议。村民表示,对操办红白喜事进行明确规定,既改变了铺张浪费的陋习,也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在范县王楼镇东张村,《东张村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细则》助推该村形成了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该细则是村里为评定星级文明户而制定,将爱国爱集体、遵规守纪、家庭和睦、诚实守信等指标列入其中,并以“积分制”进行细化量化管理。同时,该村把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新内容纳入积分设置,通过评先进、政策奖励、物质奖励等方式,达到“以积分记录美德、以积分兑换服务、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东张村“积分制”管理已覆盖全村90%以上的农户,村民主动参与、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有效破除了陈规陋习,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环境变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百姓的美好生活正如花绽放。记者 王亚娟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