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米的小隔间、可调节亮度的智能台灯、可上锁的临时储物柜、一天十几元乃至几十元的收费……如今,伴随着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热潮,付费自习室在我市悄然兴起,花钱“买氛围学习”成为一种新时尚。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业态,付费自习室为何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近日,记者深入市城区部分付费自习室进行了采访。
环境安逸
氛围浓厚
记者打开手机美团APP,以“付费自习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界面上立即弹出我市诸多付费自习室的链接。随便选择一家点开,可以看到自习室付费模式主要按时间收费,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小时卡、单日卡、周卡、月卡等,价位大多在一天12元到30元不等。为了揽生意,付费自习室推出新人体验卡,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
随后,记者在位于市龙城广场铜锣湾的逸间沉浸式自习室看到,空间并不是很大的房间里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学习者。每个座位相互隔开,打造成相对私密的格子间,并且每个格子间都是“高配”:插座、台灯、书架、柜子等基本设施配备齐全。
“我们提供24小时服务,自习室无人值守,实行全自助化的智能管理模式。市民想来这里学习,只需要掌上操作,在手机小程序上预约座位,扫码进出门、入座。”逸间沉浸式自习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付费自习室的环境条件和学习氛围吸引了不少备考一族。“我来这里自习已经3个月了,办了月卡,一天12元,觉得还是比较划算的,在这里学习比较有氛围,是家里不能比的。”安楠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计划参加今年12月举行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
“虽然市图书馆也有自习室,但距离家较远,来回打车也不太方便。”在一家名为晨钟暮鼓的付费自习室学习的郭鑫说,图书馆的人员流动性大,需要自行寻座,无固定座位,当人员过多时,有可能面临无座情况,并且图书馆内不允许放置自己的物品占用座位,每次学习完后需要将物品带走。而付费自习室可以随时预订座位,无须担心无座情况,相比图书馆自行寻座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付费自习室有独立空间,有助于沉下心来安心学习。记者在不少付费自习室的入口处看到,大部分都贴有充满正能量的标语。“看到一条条催人奋进的标语,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备战考研的大学毕业生魏利表示。记者还注意到,付费自习室一般都摆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为需要打印资料的顾客提供帮助,另外还免费提供饮用水、小零食等。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行业管理亟待规范
付费自习室是一种新业态,给备考一族提供了更多选择,背后折射的“共享经济”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有的人对付费自习室规则并不配合,走来走去,手机经常发出响声。”市民王芳第一次到付费自习室学习的体验并不好,表示以后会谨慎选择。一些商家对记者说,要保持付费自习室较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付费自习室里张贴了规定,但很难确保所有人都能遵守。快速发展的付费自习室也为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记者发现,有些人出入付费自习室后,往往不及时关门,在一些市民看来,这样很容易给陌生人可乘之机。同时,大部分自习室允许24小时滞留,消防安全等一些安全问题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还是个未知数,亟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为想学习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场所。记者 王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