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2022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
濮阳上榜人物事迹展示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1-22 06:37:18   

为充分发挥农村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唱响“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河南强音,省文明办组织开展了“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选树活动。近日,2022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选树活动张榜公布,我市9人入选。有十年如一日照顾久病卧床妻子的好丈夫,有犹如亲生儿女一样精心呵护公婆的好媳妇;有传承好家风,孝老爱亲,用力支撑多灾多难的家庭,书写中华孝道动人故事的好儿女;有心系家乡、情系父老乡亲,为村民办好事、做善事的好乡贤……

好媳妇骆青芝,女,1958年2月出生,濮阳县海通乡何锁城村村民。骆青芝的公公年过八旬,因患脑血管疾病已偏瘫10年。骆青芝的丈夫去世多年,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担。她吃苦耐劳、节衣缩食,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地照顾着公公和孩子,无论再忙再累,她总是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她做饭总是按照公公的口味烧得软烂,专门买来补品熬制,并亲自喂其服下。骆青芝每天坚持给公公烧热水泡脚,每周固定给老人洗两次澡。自从嫁进这个家,骆青芝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邻居都对她赞不绝口。

好媳妇刘爱琴,女,1962年9月出生,经开区胡村乡张堆村村民。2005年,刘爱琴的丈夫突发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所有压力都落在了她瘦弱的肩上。2016年,刘爱琴的婆婆也突发脑出血。在这种困境中,她一边照料丈夫,一边去医院照顾婆婆,每天往返医院和家里。在刘爱琴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出院了。回家后,刘爱琴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二人,每天做好饭先喂婆婆,再喂丈夫,一切收拾妥当后自己再简单吃点。刘爱琴每天夜里都起来好几次,为婆婆换尿布、盖被子,生怕婆婆不舒服。她对家人的辛勤付出从未间断和抱怨。

好丈夫贾青刚,男,1976年6月出生,经开区胡村乡贾田楼村村民。贾青刚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育有一儿一女,父母均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2012年春节前,妻子吉凤娥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晕倒在家,经医院诊断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三级残疾。他一边照顾妻子、孩子和老人,一边打工挣钱给妻子治病,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妻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体贴妻子、孝敬长辈,还经常陪着妻子、带着孩子去看望岳父岳母,家庭氛围温馨和睦。

好妯娌王相云,女,1950年5月出生,清丰县柳格镇寇家村村民。王相云的公公卧病在床14年,开始公公病情还不算严重的时候由婆婆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情的恶化,她们妯娌三人尽心尽力地伺候公公的生活起居。几年后,婆婆又被诊断出食管癌。每天早上天一亮,她就起来准备做饭,等公婆醒了就帮他们洗漱,然后伺候两位老人吃饭。老人的衣服及床单有时甚至一天要换洗两三次,公公生活无法自理,大小便也得需要人照顾,王相云帮忙端屎端尿、擦洗身体。白天要时刻注意老人的状况,晚上还要陪在床边照料老人喝水起夜。就这样日复一日,王相云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王相云与妯娌这么多年无怨无悔地照顾老人,充分体现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好儿女赵世磊,男,1995年9月出生,台前县清水河乡柳园村村民。2012年,17岁的赵世磊参军入伍,两年的部队生活,磨炼了其坚韧的意志。由于表现优秀,赵世磊获得了很多荣誉。不幸的是,一场车祸导致赵世磊的父亲腿部骨折,母亲动过大手术行动不便,考虑到爷爷、奶奶年逾古稀,他毅然放弃转士官的机会返乡照顾家人。2018年,爷爷罹患脑萎缩和阿尔茨海默病,病情不断恶化,他日夜守在爷爷床边,每天用针管喂饭、喂水;老人大便下不来,他用手抠;老人时常处于发烧、半休克状态,需要时刻观察,稍有缓和,就开始雾化、翻身、拍背、导尿、抽痰、擦洗身子……就这样,赵世磊连续7个多月在爷爷病榻前悉心照料,每天仅休息三四个小时,用人间真情大爱创造了87岁高龄重病晚期的爷爷218天生命延续的奇迹。

好公婆谷玉钦,女,1966年5月出生,清丰县大流乡北岳庄村村民。其爱人几年前因病去世,儿子患有慢性肾炎综合征,需要常年服药治疗,儿媳患有一级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照顾儿媳和料理家庭大小事务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谷玉钦的身上。儿媳怀孕后,谷玉钦的责任又重了许多。在这期间,儿媳因身体原因大小便失禁,谷玉钦帮其擦身,亲力亲为。儿媳其后不小心摔倒,造成流产,谷玉钦彻夜不眠不休,为儿媳端水喂饭,翻身洗漱。提起谷玉钦,街坊邻居无不赞叹,称她是全村难找的好婆婆。

好党员崔纪周,男,194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清丰县古城乡齐家村村民。2015年,崔纪周退休回到家乡生活,他主动向村党支部申请义务看守烈士陵园,自费买来管护工具,安装地下水管,做好长期守护管理陵园的准备。他每天坚持打扫陵园环境卫生,做好日常维护,修剪果树花草、清除杂草、擦拭烈士墓碑,日复一日,一干就是8年多,从来没叫苦叫累。他经常说:“先烈为我们流血,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报恩。”他敬畏英雄、守护英雄的义举感动了当地群众,被评为中国好人榜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入选濮阳市好人榜。

好支书常更立,男,1949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党支部书记。常更立自任职以来,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作用,加强党员管理和阵地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修建党建文化长廊、民俗馆、党史馆、村史馆。组织党员在义务劳动、无偿献血、高考义务接送考生、文体演出等活动中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利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棋盘街龙舞”,先后组织军乐队、龙舟队、腰鼓队、盘鼓队、秧歌队、歌舞队等群众艺术团体,在省、市、县级各项比赛中多次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河南分会场的演出。在他的带领下,西街关村兴建2个蔬菜市场,创办通达建筑公司、物业公司等10余家企业,把一个原来集体账目仅有63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的西街关村变成了现在集体年收入500万元、人均收入1.5万元的小康村。

好支书张少锋,男,197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濮阳县庆祖镇常寨村党支部书记。2020年,把全村土地进行流转,种植国储林,并利用林下经济,在国储林地种植500亩艾草。2021年,投资180万元,新建6座温室大棚种植鲜切花,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争取项目资金16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对全村污水管进行改造,完成全村110户的厕所改造;投资140万元铺设柏油路面3000余米,硬化胡同1357米,新建桥梁4座,硬化水渠2000米。今年又争取项目资金300万元用于村街改造、立面提升,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张少锋的带领下,常寨村先后荣获市级“文明庭院示范村”、省级“四美乡村示范村”、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