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开发区王助镇乜村,依旧是一片花的海洋,乡间小道两旁五颜六色的花群,随着秋风的轻抚微微摇曳,仿佛在欢迎着客人的到来。
“村里这条鲜花道是由种植剩余的花籽播撒长成的,在点缀村庄美丽景观的同时也点亮了村民的美好生活。”10月18日,在村党支部书记周凤军的带领下,记者沿着鲜花簇拥的道路,走进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非洲菊绽放得热情似火、格外鲜艳。
“前些年,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良田都变成了荒地,现在因为鲜花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种植大户王力启边忙活着采摘花朵边说,“如今村里人人都种花、家家有大棚,都靠着鲜花产业增了收、致了富,这生活呀像花儿一样美呢!”
近年来,村党组织带领全村闯市场、强产业,探索出了种植花卉的新致富路子,实现了鲜花产业一路“向阳”发展。“凭借花质好、品种全、产量高的优势,我们村的鲜切花畅销郑州、太原、北京和吉林等地,一度占据了郑州花卉市场70%以上的份额。”周凤军介绍道,“经过统一技术指导、品种改进、对外销售,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生产基地已经实现了由订单式生产向‘互联网+’销售的转型升级。”
为加强农户与花卉产业的利益联结,乜村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针对农户不同情况,创新建立了“出钱出力”的建棚创业模式、“出钱不出力”的托管模式、“出力不出钱”的劳务承包模式等三种模式,培养花卉经纪人100余人,带动就业4万余人,人均增收5000余元,让每个村民都能根据自身条件投资参与鲜花产业,让全村群众都能踏着花路实现增收。
目前,全村共种植非洲菊、切花菊花、小菊、向日葵、剑兰、康乃馨、黄樱、百合、玫瑰等10余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300余亩,年产各类鲜切花2亿枝以上,年产值达3.5亿元,成为濮阳乃至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下一步,生产基地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筹建中国中部最大的花卉集散中心,并建成一处各类种苗组培中心,将乜村鲜花产业推向全国。
“在富裕村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富裕村民的精神生活。”周凤军表示,乜村坚持从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着手,致力打造美丽新农村,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镇村居民文艺爱好者搭建舞台,高质量建成各类功能室,为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架设温床”,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作为丰富全村居民精神生活的“孵化器”,让全村居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在村里幸福感满满,就在刚过去不久的重阳节里,村里还带着全村老人看大戏、吃大餐呢,高兴得很哩!”谈起村内的发展变化,村民王相兴表示,亲身见证了村里产业像花儿一样实现了绽放,村内的环境像花儿一样变得美丽,村民的生活也变得像花儿一样丰富多彩、甜美幸福。记者 刘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