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能办理,“有面儿”就能支付,不同于以往长途跑、反复跑。近日,随着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的成立及医保移动支付系统的上线,我市医保业务迎来了新变化——线下窗口刷脸就能支付,线上网络脱卡也能办理,窗口被搬进了社区村庄、医院药房,搬到了群众“家门口”、手机里,真正实现了医保业务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全市范围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正式铺开。
“以前办理医保业务都要去阳光大厦,既要跑路又要排队,现在到附近的经办点就能办成,省了不少事儿。”10月13日,在开发区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李女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医保信息变更。
为将医保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向群众身边延伸,我市将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建设作为今年推进医保领域便民服务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选择7大类26项医保高频业务下沉至市城区56家医保经办服务站(点),积极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构建医保经办服务下沉乡镇办、农村(社区)的新格局。
按照“有服务机构、有工作制度、有工作人员、有经办窗口、有系统设备、有统一标识、有事项清单”要求,首批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站(点)依托现有人员和资源,整合利用现有的服务设施,规范窗口设置,提升场所使用、窗口服务及管理运行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小站点”的“大作用”,架设医保与群众的“连心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医保政策“零距离”为群众服务。
“没想到现在线上缴费竟然连手机都不需要了,‘有面儿’就能秒支付、免排队,甚至不用摘口罩,真是越来越先进了。”在市中医医院医保缴费窗口,新上线的“刷脸”支付功能让患者及家属连连竖起大拇指。
市中医医院是我市确定的医保移动支付工作第一批试点医院之一,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患者及家属无须携带身份证或医保卡,仅凭一部手机即可实现快速建档、预约挂号、就诊签到、诊疗检查、药房取药、医保结算、报告查询等全流程应用,同时推出“全刷脸”模式,所有流程仅使用人脸识别就可进行身份验证和医保支付,即便就诊人员“三不带”(不带钱、不带证、不带手机),也可实现全流程医保身份就诊。
医保移动支付的上线,直接把缴费窗口“搬进”了参保人的手机里,真正实现了“一码在手、就医无忧”,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既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又减轻了医院工作压力,标志着我市医保结算业务驶入移动支付“快车道”。
按照“适应基层、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总结经验、逐步覆盖”的原则,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我市将以点扩面打造“方便圈”、基础扩建打造“优质圈”、服务扩容打造“温馨圈”,逐步扩大经办服务辐射范围,大力推进医保经办端口前置、关口前移、服务下沉,预计11月底前完成市城区医保服务下沉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应用,拓宽医保移动支付渠道,计划今年年底前推动医保移动支付在全市门诊量较大的11家二级以上医院落地,其中各县均有1家医疗机构开展医保移动支付工作,真正做到以“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群众“近”享便利、为群众“圈”出幸福。记者 刘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