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平坦整洁的沥青道路,幸福美好的居民生活……走进南乐县杨村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和谐奋进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杨村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从生态脆弱到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郭吉道乡村街道与集体经济示范点。
激活党建因子筑牢堡垒根基
杨村乡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巩固提升为载体,以“五星”支部创建、“五治”并进和农村党员积分管理为抓手,聚焦强化示范带头、提质阵地功能、完善组织制度、丰富组织生活等重点工作,持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聚焦政治建设,强化理论学习。通过常态化集中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党委会“会前学法”、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周四大学习大讨论”、“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等方式,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组织全乡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政治理论学习34次、集中宣讲6次、讲党课14次,举行干部职工意识形态、“五星”支部创建应知应会能力测试6场,全面提升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乡党委书记带头联系乡村振兴示范点,全乡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绩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聚焦党员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做好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持续发扬在主题教育、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优良作风和先进做法,坚持抓紧抓牢党员教育,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农村发展的实际成效。持续不断夯实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调整干部队伍,充实工作力量,增强服务群众本领,提高为民服务质量。
整洁的人居环境。
聚焦党支部建设,建强红色堡垒。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按照市、县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要求,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3个、“三星”支部15个。同时,紧盯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改落实工作,申请调配驻村干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发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作用,让党支部在观摩评比中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力争年内37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全部在5万元以上。
党风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机关学习例会等制度,运用在线学习、网络学习、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形式,开展党员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截至目前,全乡共传达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50余次,学习各级纪委相关文件和作风纪律有关规定8次。组织全乡干部职工签订“十严禁”“十不准”“工作日禁止饮酒”承诺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法治意识,始终拧紧廉洁从政的“螺丝钉”,筑牢反腐守廉和遵规守纪的思想防线。同时,结合乡党委中心工作,围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提升、秸秆禁烧、防汛抗灾、能力作风建设等方面工作,开展监督检查31次,下发通报16期,对发现的问题,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5人,立案4人,党政纪处分4人,追缴违纪资金10万元,为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纪法保障。
林下中药菊花种植。
强化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进杨村乡赫庄村菊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丛丛黄白相间的菊花竞相绽放,延绵成一片花海,微风拂过,花儿迎风摇曳、美不胜收。“你看,这一大片菊花都是俺村的,有130余亩,种的是北京菊、婺源皇菊、朵云清嘉菊、金丝皇菊、亳菊、洋甘菊,全县数我们这里的菊花品种多。”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铁卫自豪地说,“你别小看这菊花,不光让俺村变美了,村集体经济一年就能增收40万元,村民也多了一条致富路。”
为破解村集体收入低、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2019年,杨村乡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安徽、河北进行考察学习,帮助各村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经考察研究,该乡决定实施“党建+林下经济+联村抱团”模式,即乡党委牵头,依托国储林和廊道绿化带,各村党支部在道路两侧发展林下经济,以菊花为林下经济主要作物,各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分村管理、分时间段收获、分村收益的“四统三分”机制,实现林农增收、林地增绿、生态增效、财政增源的“四增”目标,把林下菊花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为避免菊花大面积收获出现滞销,杨村乡引导各村选择多样性的菊花品种,从5月开花的洋甘菊、7月开花的胎菊,到10月开花的金丝皇菊、桃菊等。截至目前,全乡共引进菊花苗8种,发展菊花种植2500余亩。为延长菊花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全乡配套建设了4座烘干厂。菊花采摘后,直接送到烘干厂进行初加工,烘干后即可对外销售。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杨村乡立足各村特色资源,分别建设了青青大地千亩秋月梨园区、占地1100亩的沃圃生生态农业高效园区,增加了农产品效益,推动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农业经营发展新格局,其种植的多萝西西瓜远销香港、上海等地。
杨村乡将乡村打造成为人才聚集的摇篮,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定期开展乡村技能培训,带动120余人成为秋月梨、菊花种植能手,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宣传典型榜样事迹,让能人带动技能型乡土人才成为村里榜样,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赫庄村菊花种植基地。
坚持综合治理激发乡村活力
杨村乡严格按照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的标准,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和巩固战,取得了一定成效。将全乡划分为4个片区,召开动员大会,制订下发工作方案,建立指挥、责任体系,将整治工作从点、线、面向纵深推进。紧紧抓住残垣断壁清理、废旧闲置宅基地(农宅)合理利用、违章建筑拆除、旱厕拆除4项突出难点问题,由各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乡村干部、公益岗人员、群众代表集中进行清除,逐项落实整改台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对清理出的空闲土地,兼顾经济效益和美化效果,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小花园、小果园等。全乡新绿化植树2000余棵,撒草籽4000平方米,美化墙体4000余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0余盏,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3次,打造了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环境整治行动典型。
大力推进低保申报、审批阳光操作,在严格审批、分类救助、规范档案、动态管理上下功夫。目前,杨村乡共有农村低保587户796人,在对全乡37个村80岁以上老人进行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民政政策精神,共有852人享受了高龄津贴。做好关爱妇女儿童权益工作。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争取春蕾女童救助金3200元,救助光明小学女童4名;发放困境儿童救助金1000元,救助程许庄小学单亲儿童2名;2名贫困妇女得到“阳光母亲”两癌救助,每人获得救助金1万元。
栉风沐雨见肝胆,提能增效奋者先。杨村乡将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学习中蜕变成长,在奋进中拾起韶光,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在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把问题找准查实,把根源剖深析透,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动力。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李高霞 乔晓彬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