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东站到了……”8月12日19时许,我与家人乘坐G7934次高铁返回濮阳,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直达濮阳的高铁。下车后,人群熙熙攘攘很是热闹,走在通向出站口的甬道上,这种感觉尤甚。
这一次出行,我们经过了郑州、汉口、武昌、襄阳、鹰潭、鹤壁、濮阳等车站。除了汉口站和武昌站人山人海外,其他几站都是乘客不多,甚至是有些稀稀拉拉。或许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吧,以至于在濮阳东站下车后,我突然发现竟有如此多的人乘坐高铁,恍然有一种“濮阳是个大都市”的感觉。
后来想了想自己当时惊讶的模样,不免哑然失笑。但也由此发现,高铁之于濮阳人,不仅仅是多了一条出行的快速通道,更是一种梦圆后的自豪和骄傲。今天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唠唠高铁梦圆背后的点滴故事。
在高铁开通之前,濮阳日报社组织了全媒体采访报道团队,力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展示这一重大事件的全貌。我有幸承担了《济郑高铁通车大事记》和高铁开通仪式的报道任务。
大事记,记载了自2009年6月10日河南省政府与铁道部提出规划建设郑州至济南铁路,到2022年6月20日济郑铁路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其间整整13年的大事要事50余件。
13年,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瞬间。对于400万濮阳人民来说,这个时间段却有些难熬,尤其是到了通车前的那两三年时间,濮阳市民对高铁的渴望和期盼,用“望眼欲穿”“梦寐以求”等词语也不为过。
13年间,我有幸参与了高铁建设的许多重要节点,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千千万万高铁建设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2016年10月29日,省政府在濮阳东站广场召开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濮阳段工程建设动员会,我参加了动员会仪式。记得当时赶到现场,说是仪式现场设在东站广场,其时只是一大片脚下还有些绵软的土地,周边是小树林、建筑物、田野什么的,根本看不出一点点即将修建铁路和车站的样子。后来得知,仅仅是为了这一片举行仪式的场地,华龙区岳村镇、濮东办等有关部门人员连续奋战7个昼夜,才将一个大坑变成了平地。
2017年、2018年,是郑济铁路Ⅰ标、Ⅱ标各个控制性工程(包括跨G45大广高速连续梁、跨S219连续梁、跨S101连续梁、跨X016连续梁等)加快施工的时间段。2017年深冬的一天,我和同事到一处连续梁项目施工现场采访,施工方对桥梁实施蒸汽加热、暖棚加热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还记得,当时一名项目负责人开玩笑说:“我们可以受冻,但桥梁受冻了可就干不成活儿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濮阳与全国一样,按下了生产生活“暂停键”。4月的一天,我深入中铁三局郑济高铁站前Ⅰ标段梁场分部,只见上百名工人正紧张有序施工,其中有几十名工人来自云南省,他们自2月就来到濮阳开始封闭工作。而他们顺利到来的背后,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市发改、交通等有关部门人员大量艰苦卓绝的协调工作……
诸如此类的点点滴滴,在济郑高铁濮郑段建设中,还有许许多多。正是因为有了濮阳400万人民的万众一心、千千万万建设者的默默奉献,高铁梦终于变成了美好现实,濮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如今的濮阳东站,再也难觅昔日的模样,却令人分外喜爱:通过屋面轮廓线变化、立面材质肌理变化来体现“巨龙腾飞”建筑意象的濮阳东站,就像一头飞翔的巨龙,飘逸灵动。尤其到了夜晚,在闪烁霓虹灯的映衬下,巨大的站房更显雄伟和梦幻般的美丽。
令人惊喜的是,9月19日,濮阳至上海高铁成功首发,全程运行仅需7小时17分。早晨在濮阳吃了壮馍、喝了胡辣汤,晚上就可到上海城隍庙品尝美味小吃啦!
如今的濮阳东站,每天共开行列车34列,发送旅客约4000人。今年国庆节期间,濮阳东站发送旅客超过3万人次。截至目前,濮阳东站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0万人次。
如今,我也可以很自豪地对外地的亲戚朋友说:“来濮阳玩吧!高铁站离市城区不远,很方便的!”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