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五小”成果展搭建职工创新“大舞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0-10 07:13:44   

一手持面罩,一手握焊枪,弯腰蹲在地上进行焊接工作,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焊接场景。“焊工长期蹲姿工作,容易形成腿部静脉曲张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病。焊工工位多功能平台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操作弊端。”10月9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杨相杰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杨相杰介绍道。

焊工工位多功能平台主要由升降平台和大工件支撑对中焊接旋转装具两部分组成。操作人员进行焊接工作时采用坐姿,以工件高低升降、旋转代替以往工件不动、由操作人员不停调整姿势来适应工件的操作方法,不仅提高了焊接速度,也降低了劳动强度。“焊工工位多功能平台的应用,可提高大工件对中焊接速度50%,提高焊接质量15%以上,同时大大降低焊工的劳动强度。”杨相杰说。

正是凭借焊工工位多功能平台这一发明,杨相杰团队荣获了全市第四届工业企业职工“五小”成果一等奖。同样获得一等奖的中原大化大型工业透平真空系统优化与节能改造项目,全年可为公司节约费用600万元。而国网濮阳供电公司的无人机智能收放跟头滑车挂线装置,利用电磁控制的精准投放技术,实现了跟头滑车在输电线路导地线上的精准投放和收取,该装置的利用可提高工作效率86%,减少作业人员35%。

近年来,我市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引领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企业职工“五小”成果展示活动,目前已相继举办四届。市工会、工信、科技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合作,为“五小”优秀成果申报技术专利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五小”成果展示活动真正成为提升职工素质的“练兵场”、涌现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与企业800余家,参与职工近24万人,申报项目4000余项,节约成本4.5亿元,创造经济效益6.8亿元,探索形成了扎实稳固、独具特色的“濮阳经验”。

“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是科技、企业、社会创新的主体。开展工业企业职工‘五小’成果评选展示活动,有效激发了全市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活力。”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我市把持续推动“五小”成果展示活动作为贯彻“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和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重要载体,积极发挥“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通过“五小”活动挖掘、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并逐步建立完善符合技术工人特点的分配制度和长效激励机制,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创新创效提供宽广舞台。记者 王庆红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