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专家“把脉”到田间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9-22 08:14:04   

微信图片_20220922081139.jpg

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在王银超的花生田里查看花生长势。

“郭院长,您看看,我们受害的花生‘起死回生’了,这多亏了您给我们‘解害’!”9月19日,在清丰县韩村镇的高标准良田里,花生种植大户王银超看到市农林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副院长郭红甫再次来到自己的花生田时激动地说。

原来,今年6月份,王银超和别人合伙种植的1000亩花生发生除草剂药害,叶片卷曲发黄,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无奈之下,王银超准备毁种,将影响最重的一块四五亩大的花生地补种上了玉米。碰巧,农业解害专家郭红甫下乡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指导王银超使用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的新型多功能肥“植力源”。一周后,花生药害症状大大缓解,并长出了正常新叶。一看花生开始正常生长,王银超又毁掉了补种的玉米,这才有了如今一片丰收在望的花生田。

郭红甫和市农林科学院花生专家荆建国从田里拔起一株花生,与未解害的花生株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解害的单株花生有40余颗花生果,未解害的单株花生仅有5颗果。看着一粒粒饱满的花生,王银超总算吃了颗“定心丸”:“今年我们的花生产量低不了,一亩量能有1000斤!”

临走时,荆建国叮嘱王银超,要根据气温变化、植株地上长相和地下荚果的饱满程度适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安全贮存。

眼下,我市秋粮作物临近成熟。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市农林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课题主持人等30余人,先后到濮阳县、清丰县、范县等地,查看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等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清丰县的花生丰收在望,范县的水稻不久也将迎来收获期。

“目前,水稻处于灌浆期,建议每亩地追施氮肥5公斤,这样能提高10%到15%的产量。咱这儿虽然不是稻瘟病的高发区,但也要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要预防稻瘟病的发生。”19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市农林科学院水稻专家白怀瑾一边为水稻“把脉问诊”,一边对合作社负责人陈亚允讲解当前水稻水肥管理技术。

陈亚允今年49岁,范县辛庄乡朱李村村民,是当地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户。他的水稻田也是市农林科学院的试验田和选种圃。为了让他放心种植,市农林科学院委派白怀瑾对其全程跟踪服务指导。

“从选种、育苗、插秧、抽穗到施肥、打药等每个环节,白专家都及时指导,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通过微信、电话交流,很快就能解决。”陈亚允高兴地说,“再过一个月,水稻就成熟了,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记者 樊欣欣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