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哲学社会科学等工作,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社科工作者,要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自2021年以来,市社科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对标省、市宣传思想工作“八大工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社科工作者,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成果,为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络“五路大军”
当好社科战线“聚能环”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濮阳力量”,如何多出研究回答全省全市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成果?这是新时代社科联工作必须答好的课题。
“社科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联’字,我们以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为‘联’的主线,以社科组织之间紧密合作和不同学科协同攻关为‘联’的方式,以多出精品和打造品牌为‘联’的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联’的拓展,努力当好聚贤兴业的‘聚能环’,做好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科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董玉清表示。
近年来,市社科联积极发挥“联络、联通、联动”优势,联络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路大军”,建立社科普及联席会议制度,让社科工作者“互动”起来,“联手”打造社会科学队伍,扩大社科工作者的影响力。
组织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让社会科学走进群众;组织召开清廉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组织“弘扬清风正气建设清廉文化”理论征文,探索新时代清廉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组织团队参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市直宣传系统辩论赛、“赶考路上有我·唱响出彩濮阳”歌咏比赛等,凝聚团队合力……
在此基础上,市社科联坚持学干相长、知行合一,反对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推动我市社科工作迎来一个又一个辉煌。
去年12月,第81次河南发展高层论坛暨濮阳黄河文化研讨会在濮阳举行。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我国著名考古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等国内知名社科大咖云集濮阳。该论坛的举行,对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叫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城市文化品牌,再造濮阳根亲文化、文字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8月,由濮阳市和全国20余个地区联合主办的“健康中国、幸福城市”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公益巡讲活动第六场濮阳专场活动举行,通过PPT讲演、领导讲解、专家点评、圆桌对话等形式,向大家分享了独具濮阳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了濮阳力量。
“层出不穷的活动就像一座竞技场,让各团体掰掰腕、赛赛跑、出出汗,激发了团体会员的功能建设和创新活力,扩大了社科联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董玉清表示。
为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当好党委、政府“智囊团”
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社科工作者理应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祖国鼓与呼。
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时有反复,市社科联动员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调研、理性思考、主动发声、应对挑战。一大批社科工作者拿起纸笔,写就抗疫文章诗歌书法、绘就抗疫图片画像;“濮阳社科”微信公众号刊发大量抗疫知识,向公众普及健康常识;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协助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值班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高标准做好课题规划,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课题报告和问题建议,使智库建议“生逢其时”“谋当其用”。确定2021年度社科重点调研课题407项,评出获奖课题435项。编辑出版《龙都智库》,积极发挥新型智库的决策参谋作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召开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择优编辑出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组织举办黄河文化高层论坛、中原社科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有效提升了濮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在河南发展高层论坛暨濮阳黄河文化研讨会上,省社科联副主席李新年表示:“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黄河文化孵生诸多文化的摇篮之一。”为濮阳融入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奠定了坚实底气。
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市社科联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社科移动端网络平台,推动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大增量”,确保党的科学理论牢牢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社科网和“濮阳社科”公众号,2021年发布信息500余篇;2022年年初至今发布信息260余篇,阅读量5万余人次。此外,积极探索利用微博、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新载体和新途径发布宣传资料。
因为方向正确、措施得力,自去年以来,我市社科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暨《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新书发布会上,中华第一龙出土地——西水坡遗址,仓颉陵、高城遗址等7处历史文化遗址入选《河南黄河文化地标》。
同年12月,在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周暨应用交流大会上,濮阳市荣获全国十佳社会心理服务地区,我市代表在大会上作《幸福濮阳从心出发——濮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发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9月16日举行的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式上,我市斩获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社科普及指导员、志愿服务团队、基层优秀宣讲员等一系列荣誉,《城市有韧性生活更美好——关于濮阳韧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获得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与应用优秀成果(调研报告类)一等奖。
讲好“濮阳故事”
当好社科普及“播种机”
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扇子,印有“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字样的创意书包、红色封皮的笔记本……在今年7月开展的社科普及工作中,300余套精美物品一经推出,便让群众爱不释手、争相留存。
社科工作者承担着培根铸魂的任务。近年来,我市社科界积极创新手段,开展宣讲活动,人人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传讲人”、优秀“传道者”。
把固定讲堂和巡回宣讲结合起来,高效开展“中原大讲堂濮阳讲堂”和濮阳市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等社科知识普及活动,目前已组织开展活动40余场。市家风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倡树家风宣讲活动100余场。
组织开展“化育培元润心田书法雅集”现场创作活动,聘任张满飚等10名同志为首批市社科普及指导员;举办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制作地方特色文化微视频专题片;组织市图书馆开展“您选书、市图书馆买单”线下选书活动,组织市博物馆开展“移动博物馆”进校园送爱心活动……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社科工作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听得懂的话语开展宣传,使社科普及工作不断向基层、向更多群众延伸,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润物细无声中掌握真理,真正实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