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下旬,南乐县近万亩黄梨进入采摘期,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在阳光照耀下,仿佛一盏盏闪烁的“金灯笼”。
这是一年当中果农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让人期待的时候。8月25日,梁村乡邵庄村的晚秋黄梨种植园内,果农张淑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等待外地果商前来收购。
张淑芬拿起一个一斤多重的黄梨,笑着说:“像这样的梨,现在收购价最低一块五一斤,到中秋节能涨到两块钱一斤,亩产一万来斤,今年算是丰收了。”
晚秋黄梨薄皮多汁、果肉细腻,单果重500到800克,大的可达1800克。其因口感脆甜清香,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也是果商眼里的抢手货。前来收购黄梨的山东水果商潘光斌说:“这个梨脆甜多汁,品质很好,还特别耐储存,能放到来年的六七月份。”说话间,潘光斌已经开始指挥第二辆车装车,一筐筐硕大饱满的黄梨被整齐地码入货车,“这趟收购了大约10万斤黄梨,准备全部销往东南亚。”
作为晚秋黄梨种植试点村,邵庄村2011年率先推广种植晚秋黄梨,如今该村共有147户种植户、近千亩梨园。种植队伍发展壮大后,种植户们自发成立了合作社,既不用担心果苗质量问题,也不用怕遇到种植技术难题或发愁销路。为了优化种植结构,他们还引进皇冠、圆黄等不同品种,使梨果错峰成熟,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供应,既能错开集中上市时间,又能卖上好价钱。
近年来,南乐县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变农业优势为经济优势:打响产品品牌,发展“一乡一品”,成功注册“阳光果园”商标,提升黄梨的知名度和经济价值;规模化种植,严格把控果苗质量,成立专业化合作社,实行供苗、技术支持、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解决技术难题,拓宽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梨膏等黄梨深加工产品,提高黄梨加工转化率,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该县黄梨种植面积2.1万亩,产值高达2.8亿元。果园里挂起的“金灯笼”,已经发展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为3200户农民照亮了致富路。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贾红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