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漫步龙都,一栋栋新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新绿地生机盎然、一条条新道路建成通车……处处展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如今的濮阳,市民正享受着城市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楼更高了,灯更亮了,景更美了,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不断努力,濮阳中心城区“骨架”不断拉大,“血脉”持续畅通,“颜值”高标准提升,城市内涵不断丰富,中心城区承载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我市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207个、完成投资30.3亿元,新建城市道路71条,打通“断头路”“卡脖路”10条,市城区下穿济郑高铁立交工程的6条道路完工,绿城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全市城乡建设和管理更是交出亮眼成绩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坚持规划先行
引领城市发展
市城区中原路串联濮西科技新城、城市服务核心区、高铁新城,是我市重要的形象大道、生活大道、风景大道。
“这是中原路最新的规划设计图,将来中原路两边景观将大变样。”8月17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丁莉手指着电脑屏幕,向记者详细介绍中原路的最新规划设计方案。
丁莉说,目前,中原路主要存在无统一街景控制、道路景观缺乏特色、城市节点缺乏特色意象等问题。新设计方案将以时间为轴,融合历史文化、城市记忆,重点开发多彩迎宾、产城重塑、现代都市、油田生活、高铁新城等五大风貌区,着力打造中原精品示范街道。
而这只是我市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一个鲜明的例子。
如果把城市建设比作一个个静止的音符,那么规划就是总谱,音符再好,缺少总谱也难以形成优美的乐曲和旋律。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市域一体化发展,突出做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形象提升等工作,加快编制重点片区和重要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聚焦重点街区、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虽然我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规划编制层面,城市控规覆盖率低,专项规划缺失,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城市设计覆盖率较低,城市特色不突出,城市天际线不明显,城市风貌不突出,“千城一面”现象严重,缺少标志性建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市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质量完成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城市风貌管控,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启动编制《濮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划定城市设计重点街区、重要道路和重要节点;编细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启动东北片区、东南东片区、106国道西片区、高铁片区等城市设计工作;编实重要道路城市设计,启动编制濮上路、绿城路等主干道城市风貌设计方案;编精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对北入市口、站前广场、中原路与106国道交叉口、胜利路与京开大道交叉口、开州路与中原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开展城市设计,着力打造疏朗大气、错落有致、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让城市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坚持质量和安全并重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是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市强基础、谋长远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抓手。
今年以来,我市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通过一批投资体量大、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你看,绿城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后,慢车道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你看,水秀街旁,濮阳国际杂技主题公园已具雏形。施工单位正抢抓目前施工的黄金时间,倒排工期,严格节点,强力推进,全力确保早日建成投用,对市民开放。
你看,在市城区部分街道,城市管理人驾驶着清洗吸污车,对城市雨水管网进行清淤,力求做实城市“里子”工程。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必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半年,我市超前布局城市生命线,持续推进卫河、龙泽河治理,开工2座地下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9公里,让城市更有韧性。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和交通组织管理,重点推进15个新改建道路工程,加快中原路、黄河路绿波带建设,着力完善龙乡路、广德街等高铁东站周边道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高铁站快进快出的交通网络,11月底前建成濮卫高速、阳新高速一期,形成绕城高速环线,让城市更畅通。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138个老旧小区改造,9月底前开工建设5927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内建成濮阳国际杂技主题公园、廉洁主题公园,让城市更亮丽。
坚持精管善治
提升治理效能
“喂,您好!这里是城管热线,请讲……”走进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热线电话铃音此起彼伏。话务员面带微笑,一边接听来电,一边在电脑上记录来电事宜。
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包罗万象,涉及到群众的吃穿住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让城市管理更加便捷、高效?近年来,我市在城市管理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打造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管理思维的“智慧城管”系统,让城市管理“耳聪目明”起来,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和公众服务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行业信息系统,汇聚共享多部门数据资源,建设了智慧环卫、智慧园林、餐饮油烟监测等15个系统平台,涵盖了城市管理全领域,强化了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以数字化构建了“大城管”格局,基本实现城市管理“一屏统揽”“一网统管”。
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自2014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共受理公众举报、媒体曝光、巡查上报、视频上报等各类案件99万余件,已结案87万余件,目前月平均结案率在88%以上。尤其是井盖缺失、道路破损、管道破裂等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问题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处置,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问题明显减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显著。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对于市民巡查团、文明巡访队、市民热线反映的问题,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坚持立行立改,紧盯处置时限进行督办,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每日受理问题500余件,结案率在90%以上。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管理。在城市管理中,我市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全国一流,精心精致建设、精明精细管理城市,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不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为我市获得并保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一流标准,下足“绣花”功夫,做细城市管理,使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智慧城管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城市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力打造让百姓安心、舒心、暖心的美好城市!记者 王莹 通讯员 蒿海真/文 高崟人/图
新闻热点